四年,一晃四年了。这是一个极速下坠的四年。
2004年11月17日的广州中港之战,宣告中国队在德国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遭淘汰,无缘八强赛。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依然还记得四年前所发生的那一切,以及事发之后外界的各种怨言与指责、谩骂。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感慨中国足球已经进入了历史最低点。四年后的今天,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是否依然坚持认为中国足球已经进入了历史最低点。所谓“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四年前,中国足球失败之后,我曾写下了《球殇》一书。我在书中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几十年来,我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足球的总结和反思,但作为一个“整体”,中国足球的失败是一直在延续着,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就在于我们的总结和反思总是停留在不承认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之上。
而且,我们往往不习惯于理智的反省,更习惯于情绪的反省。因而,作为败军之将的阿里·汉在他离开中国之前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足球搞不好是因为没有自己的“足球哲学”、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到现在为止,中国的足球人还没有找到一条长期提高和稳定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渠道和方法。
正因为此,这些年来特别是职业化开展以来,中国足球从来就是一种“轮回”。因为中国足球没有“哲学”,所以只有成绩的冲动,在现有的体制与机制下,惟“政绩”是举、惟“成绩”是举。所以,中国足球的唯一哲学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中国足球走到今天,恰恰是“政绩与成绩”这个“两点一线”指导思路下的必然结果与选择,导致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弱。
中国队无缘德国世界杯并不是阿里·汉一手造成的,他是中国足球十多年职业化“悲剧”的一个缩影!
四年之后的今天,面对中国足球的“四大皆空”,我依然坚持认为我四年前的观点适用于现在的中国足球。遗憾的是,这四年来,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足球的内涵、看懂了中国足球的实质?这四年来,我们和以往一样,始终把某一次的失败归罪于某一个人、某一种体制。也正因为我们对于中国足球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低层次、低层面上,所以,中国足球的失误与失败终究是难以避免的。
于是,四年前,中国队因为某些愚蠢的管理者误算了一个进球数,导致中国队最终因为进球总数少科威特队一个而无缘出线。而四年后的今天,中超联赛也可能因为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导致一个国家的顶级联赛冠军不得不通过抽签而产生!这就是我们的足球管理机构和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四年前,当所有人将怒火发泄在阿里·汉身上时,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足球队这些年来的教练是一任不如一任!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四年前的“11.17”只是打开了中国足球厄运的“潘多拉”。
谁都希望中国足球获得新生。但是,中国足球新生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承认一点:我们谁也不比谁更NB!谁也不是救世主!中国足球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专家。骂街与指责无济于事,因为中国足球从来就不缺少谩骂与指责。我们必须首先得承认和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与现实!
仅以此文祭“11.17”四周年。
2008年11月17日晚于北京
11.17四周年祭
我在新浪的《球殇》连载
抽签定中超冠军?荒诞!
体坛周报官网-体坛网
体坛网招聘高校通讯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