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话”中国篮球后的笑话!——有感于国青男篮罢赛

(2008-09-02 17:52:20)
标签:

篮球

罢赛

神话

妖魔化

杂谈

分类: 国家队

    昨天(9月1日),从伊朗方面传来了正在参加亚青赛的中国男篮国青队“罢赛”的消息。本来,此事与我这样一名足球记者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因而也没有写下任何东西。我只是想看看外界究竟对此有何反应,不过,时至今日,大有将整个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趋向。这不得不令人有种悲哀的感觉。

 

    男篮“罢赛”,绝妙的讽刺!


    中国足球是北京奥运最大的失败者。一时间,国内报纸、电视、网络等等,到处充斥着对中国足球不满的声音,各种批评、指责不断见诸于各方,而且将整个矛头指责中国足协和“一把手”谢亚龙。竞技体育就是这样,历来都是成败论英雄。中国男足国奥队、女足队在奥运会上未能完成任务指标,各界批评理所当然,中国足协和谢亚龙必须承受这一切,这也是毫无疑问的,谁让他们没有完成任务?作为一名长期采访中国足球的记者,尽管与我本人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可我也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谁叫咱这么喜欢中国足球、又是天天和中国足球打交道呢?


    但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媒体、网络抑或是公众,是否有“妖魔化”中国足球、中国足协以及谢亚龙的趋向?最为典型的就是外界为了“打倒”中国足协、中国足球,把中国篮球、中国篮协树立为多么正面的形象,而且呼吁中国足球应该学习中国篮球,甚至大谈中国男篮就应该是中国足球的学习“榜样”,大谈中国足球需要“李元伟”。一时间,呼唤中国足球的“李元伟”的声音高涨。


    就在这种声音“高涨”之际,绝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伊朗传来的男篮国青队“罢赛”的消息。我不在现场,不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而没有资格对这个事件说三道四。但是,作为一名足球记者,跟踪采访了足球队这么长时间,虽然国内联赛中曾有过“罢赛”,却深知足球国字号队伍从来没有出现过在洲际正式大赛中罢赛的现象!我真正纳闷的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媒体怎么不是用对待中国足球的态度来报道此次篮球“罢赛”事件了?

 

    媒体咋不见穷追猛打了?


    看着男篮国青队“罢赛”事件,我自然想起了2007年1月份国奥在伦敦发生的“打架事件”。和那次伦敦事件一样,这次男篮“罢赛”事件国内也没有现场直播,国内的球迷并不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与真相。但是,回想一下当时国奥队的“打架事件”发生之后,国内媒体、舆论作何反应?几乎“一边倒”地指责男足国奥队员,国内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就进行报道,并直接为此“定性”——“丢人”、“丢中国人的脸”。也正是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中国足协匆忙作出了“道歉”,为随后所发生的埋下了“祸根”。


    可这一次男篮“罢赛”如此恶劣性质的事件,国内的主流媒体、网络居然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因为是媒体人,我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是发生在足球项目上,国内的媒体肯定会不惜版面,大肆宣扬;网络也肯定会将此事挂上头条。但是,男篮“罢赛”发生之后,国内没有网络将此挂上头条。诸多媒体也只是简单进行报道。


    这说明什么?我的看法是:一来,这说明篮球的影响力在中国还是赶不上足球,所以,不要动辄抛出“篮球在中国的影响力已经超过足球”的“谬论”。二来,这说明中国足球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早就已彻底“完蛋”了,整个就是一个“恶”印象,所以与中国足球有关的一切,老百姓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是“恶”。第三,说明“吃篮球”这碗饭的中国记者知道如何去维护中国篮球的形象,(请注意:不是维护中国篮协,是中国篮球!)在任何事件发生之后,首先考虑的是中国篮球的整体形象。相比之下,“吃足球”这碗饭的记者们缺少一种“大局观”。【这与“报喜不报忧”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没有必要“神话”篮球与李元伟


    对于男篮国青队“罢赛”事件,尽管从媒体的报道来看,男篮国青队内部并不认为是“罢赛”,但是,比赛的组织者与组委会既然认定是“罢赛”,并判中国队以0比20告负,肯定是组织者有其充足的理由。我承认“天下乌鸦一般黑”,比赛裁判或许确实有偏袒之举、甚至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但无论如何都成不了罢赛的理由。


    这一事件的发生,对于国内借用中国篮球和李元伟来打压中国足球和谢亚龙的做法,无疑是一大讽刺。我并不是想替中国足球和谢亚龙辩解什么,更不是“开脱”,作为中国足协和谢亚龙,他们理应为中国足球的今天承担责任,但并不能因为他们要承担责任,外界就有理由来进行“妖魔化”。


    更进一步,中国篮球和中国足球都是在中国这一片天空下,生活在一个机制、体制下。当我们都在大谈中国足球必须要进行体制改革云云之时,难道中国篮球就不存在体制、机制问题了?我们是否把其中的问题简单化了?为什么世界各国到处都在谈论“足球也只有足球是有民族性的”,而从来没有见过说“篮球是有民族性的”?


    就篮球而言,我就说我所知道的一件事。谁都知道,当初,中国足协在“中国之队”项目上招标时,亚足联开发公司颇为积极与热心,中国足协也有意与之签约。但在草拟好合同、就在准备第二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举行签字仪式的前一夜,中国足协突然反悔,之后变成了盈方公司。


    而中国篮协呢?何尝又不是如此?本来,中国篮协也是打算将“中国之队”项目承包给NBA公司的,而且后者的老板也来到了中国,草拟好了合同,准备第二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举行签字仪式。但就在签约前夜,篮协也是突然“反悔”了,变成了后来的盈方公司。


    就本质而言,篮协与足协有多少区别?所以,外界没有必要“神话”中国篮球,更没有必要“神话”中国篮协与李元伟,更没有必要“妖魔化”中国足球!中国足球界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与现象,在中国篮球界同样存在,只不过篮球记者相比而言更懂得珍惜中国篮球这个市场、懂得维护中国篮球的形象,仅此而已。

 

                                                             2008年9月2日下午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