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球迷何其少  抽筋何其多?——写在中超重燃战火时

(2008-08-30 19:46:35)
标签:

上座率

下降

训练水平

低下

杂谈

分类: 国内联赛

    久违了的中超联赛下午终于重新点燃了战火。打开电视和网络观看了三场比赛的转播,到现场观战的球迷数量明显减少,这是一个可以预料到的情况。但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三场比赛,居然有这么多的球员在比赛这出现抽筋情况!

 

    球迷减少在意料之中


    我没有确切的数字,即到现场观战的球迷究竟每场有多少人,来说明中超联赛重新开始之后上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看着电视画面中给出的全场大特写镜头,看着看台上的球迷情况,就知道上座率明显不如上半年。原因当然是可以想象的,首先是国家队折戟世界杯预选赛20强赛;其次是奥运会上中国男足国奥队的表现与整个中国奥运军团的表现所形成的鲜明反差。换而言之,中国男足国字号队伍的差劲演出,着实让国人对中国男足失望。这不,所有人都在“挤兑”中国足球,甚至包括我们的国家电视台!


    我没有资格也不想多谈是否应该挤兑中国足球的问题,我只是想说:看看全世界的哪一个国家,会像中国的国家电视台那样来对待自己国家的足球的。的确,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不高,但比中国足球水平更低的国家和球队还有不少;像中国国字号队伍那样令本国球迷、百姓失望的球队只多不少,但有哪一个国家级电视台是像中国的国家电视台这样“挤兑”本国足球的?这正常吗?至少在我10多年的采访经历中、去过那么多的国家,就从来没有见过。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吧。而且,像本轮中超联赛已经开始了,下午三场比赛,我至少没有在我们的国家电视台看到有直播。本国的国家电视台不支持本国的足球联赛,世界罕见。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 “儿子”再怎么差、再怎么臭、再怎么不争气,都还是自己的“亲”!

 

    现场观战的才是真球迷


    球迷上座率的减少,一方面确实是国家队、国奥队的表现令人失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是正常的,或者说,那些在目前情况下依然坚持到现场观看中超联赛的球迷才是真正的中国球迷、才是真正中国足球的基础。


    也许很多人会对我这个说法不以为然。但我以为,职业化联赛兴起之后,中国的球市确实很“火爆”,但那是有很大“水分”和“泡沫”的。中国人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赶时髦”。N多年前,观看甲A联赛、中超联赛是一种“时尚”,很多原本对足球本身并不是很赶兴趣或者对足球一知半解的人到现场去看联赛,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热爱足球、热爱甲A或中超中的某支队伍,完全是因为那些年里,看联赛是一种“时尚”,如果不到现场看球会被认为是“老土”,在茶余饭后少了一些“谈资”,因而才赶去现场看球。如今,当各界都在狠批中国足球,看球甚至会被认为是“一大傻”时,它也就不再是一种“时尚”、“时髦”,因而远离球场也就再正常不过。


    其实,北京奥运期间就已经再一次出现了这种情况。譬如说,像曲棍球赛、棒球赛等这些比赛的现场坐满了观众,并不是因为这些观众对这些项目真的有多大的兴趣。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几名观众,理由是:因为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在家门口看奥运会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时髦”,如果不到现场看看奥运会的比赛,就会遭亲戚、朋友的“笑话”,所以想方设法一定要提前买票到北京看奥运。在买不到其他项目的门票的情况下,只能去购买像曲棍球等这些冷门项目的门票。


    所以,奥运会期间众多冷门项目的看台上虽然满座,但却不能认定这些项目在中国就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这与诸如女排、乒乓球等项目截然不同,这些项目要么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么就是老百姓对这些项目有某种“情结”(女排最典型)。


    与此类似,当观看中超联赛不在是一种“时尚”、“时髦”时,联赛上座率下降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我以为,我们不能断然因为联赛上座率的下降就简单地认定“中国足球越来越没有人关心”了。相反,我反倒认为,中国足球更趋于“真实”。那些到现场看球的观众和球迷反而才是真正关心和热爱中国足球的人,尽管中国足球一次次地伤透了他们的心。所以,千万不要动辄称“中国有13亿球迷”!那些常年坚持去现场观看中超联赛的球迷,才是真正的中国球迷的基数!

 

    “抽筋多”源于训练水平低


    观看下午的三场中超联赛,除了到现场看球的人不多之外,另一深刻的印象就是比赛这抽筋的太多了。三场比赛的电视解说员都在说下午的“天热”。我承认这个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鲁能队这几年扮演着中超联赛“旗帜”的角色,但比赛中像矫哲、舒畅等先后出现了抽筋的情况。而河南队队员在60分钟之后就出现了抽筋的情况,随后,陕西队也有队员抽筋……


    如此多球员在比赛中抽筋,有联赛中断之后各队准备不足的缘故,特别是像国奥队结束奥运会之后返回各队后多少影响了相互之间的磨合,或者是在心理上尚未调整过来、走出中国足球失利的阴影等。但我以为,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各地方俱乐部的训练水平太低,无法达到比赛的要求。


    几乎所有人都承认:联赛是国家队的基础。中国国字号队伍在大赛中成绩不佳、水平不够,说到底还是在于我们的联赛水平低。联赛水平低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训练水平低”!因为训练水平低,训练中的强度、密度不够,因而到了国家队之后时常出现“喊累”的情况,国家队在洲际大赛中攻防转换节奏跟不上对手、速度(指结合球的速度)偏慢等等,都是队员在联赛中所养成的习惯。事实上,在亚冠联赛中,中超俱乐部过去两年连续无缘进入八强,更是这种情况的综合体现。


    搞竞技体育,“比赛是训练的一面镜子。”“向训练要成绩!”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常识”!中国足球屡屡输球,固然有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在于中国足球的训练水平低下!地方俱乐部的训练水平问题不解决,管理层再换也解决不了本质问题!所以,要改变中国足球的落后状况,说到底还是要抓住“主要矛盾”。

 

                                                                   2008年8月30日傍晚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