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专家、兰海杂谈 |
教育专业分为个人成长研究;教学活动研究和执行;教师成长;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教学管理五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有相应的延展。
1、个人成长研究主要研究个体在心理、生理和能力科学成长规律以及不同个体在成长中的区别,并且研究个体在各个阶段中的成长需要。并且研究外部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比如大脑的发育、个性的形成和心理的各阶段发展。这个方面大多以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和统计为主。个人成长研究为教育其他专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
此方向的专业人士能解答个体成长各个阶段的特征;能判断个体行为在各阶段的发展,也就是人们通常关心的孩子发展的正常、快速或者缓慢;能为个体成长提供有效的方案,也就是孩子此时需要哪些营养。
从事这个方向的教育者是最基础的研究者,同时也为其它教育专业提供有效数据和分析结果。需要学习个体在心理生理和能力的科学基础,需要和数据打交道,但同时也需要对社会发展有所研究,因为社会发展会影响家庭构成,而家庭构成又会作用于个人成长。
2、教学活动研究和执行是基于个人成长研究的结果,为个人成长提供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活动,包括学科学习、非学科课程研发和夏令营等所有教学活动的研发。但是能研发好教育活动的教育者不一定能执行。所以研究和执行是分开的两个方向,当然不排除两者都能兼顾的可能性。
此方向的专业人士能设计出满足个人成长需要的教学内容,能力一般的能够循规蹈矩的完成内容,能力优秀者能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并且不仅停留在模块设计上,还能完成系统建设。而执行者是教学研究结果的实施者,能力强的执行者能够把项目完成的生动活泼,能让学习者成长进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发者如果能有执行经验能帮助更贴近学习者的需要,而执行者如果拥有研究能力就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调整。
从事研究方向的教育者需要掌握个人成长研究的结果,在个体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出能满足成长需要的研发作品。需要能够运用数据和科学结果,需要掌握某一个领域的知识,比如小学数学的研究者需要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掌握小学阶段的个体成长规律才能设计出满足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教学内容。
从事教育执行的人员需要能够在个人成长研究的基础上理解和判断个体行为,理解研究结果和掌握良好的与学习者的沟通技巧,能够准确的传递教学信息、能调动和激励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帮助他们在教学项目中达到成长目标。
3、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方向主要是研究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家庭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包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对待教育的态度,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如何与孩子沟通等内容。
从事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专业人士能解答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但是更多的帮助父母理解和判断孩子的行为,能帮助父母更好的与孩子沟通。
可以说,这个方向的专业人士更像是一个掌握个体发展规律的社会学者,或者是一位哲学家。他需要更多的生活智慧,因为他面对的是家庭中的多种角色和人物关系,以及各自的人生经历映射出的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往往那些有过此类人生经历的人更能理解父母的情绪,也能从自己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所以,这是很多教育爱好者容易进入的领域。如若能掌握个体成长规律,则有更好的发展。
4、教师成长是在教育中专门研究的课题,一个好的教育者能够带动一群学习者的成长,但是优秀的教育者是如何成长的,研究人员应该如何培养,执行人员又需要什么样的土壤才能提高?
从事这个方向的教育者需要洞察学习者的需要,需要客观看待教师成长的空间和可能性,需要掌握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在教育者和教学要求之间搭建桥梁。
5、教育管理指在教育机构中管理运营,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研究方向。但是通常一个教育机构的运作,不仅包括全日制学校,还包括众多校外教育机构都需要研究以教育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而长青的教育学校和机构一定基于系统专业的管理体系。
教育管理者需要既理解教育内容又能掌握管理运营的方法,而在目前的中国来说两者兼顾有相当的难度。所以,教育管理是有发展但又极具挑战的方向。
有以下概念需要和大家分享:
概念一:专家有专业之分,但由于专业之间的关联性,所以不排除在某几个方面都精通的人士,但我们不难发现,都需要以个体发展的科学规律为基础,以研究社会环境的发展为基础才能够做到专业,和几个专业掌握。 想要横跨几个专业的教育者,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同时还需要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的认识。
概念二:当父母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需要知道什么问题找什么专业人士。就像去医院看病一样,术业有专攻。举一个例子,如果你不知道八岁的孩子需要在沟通表达上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个问题你需要去找“个人成长研究者”帮助判断,当他们给出了需要达到ABCD的时候,你需要去找某个机构或者自己在家能够帮助孩子达到ABCD。而研究出通过什么手段能帮助孩子进步的是教学内容研发者,而最后执行的是教育内容的执行者。就像医生判断是什么病,而治病的是药物。这个关系中医生就是个人成长研究者,而药物的配方研究者就是教育活动研究者,而生产药物的厂商就是教育执行者。从而可知,当父母需要为孩子选择某一种教育形式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其次是谁能提供。
概念三: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但不能满足个体成长的所有需要。比如家庭教育研究者能够分析孩子需要什么,这个和个体成长研究者有类似的地方,但是也许不能直接提供解决方案。所以需要外界的协助。家庭教育是最容易进入的教育领域,但又最容易存在个体单一性。很多有个人经验的教育爱好者会进入这个领域,但是经历所带来的经验价值一定要慎重的扩展成为普遍规律,这个时候个体的特殊性往往成为家庭教育研究者提高的障碍,需要引以为戒。
从中国目前的教育者现状来看,需要增加个体研究者比例;需要提高教学活动研究和执行者的创造性;需要增强家庭教育者的专业性;需要加强对教育者成长和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也需要大众提高对“教育是一门科学”的认识。每个人都关心教育是好事,但同时每个人都关心不代表不尊重教育本身的专业性。这是当今中国教育最需要提高的地方,就是科学、专业系统的研究教育、做教育。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父母们更好的选择专业人士,能帮助希望从事教育专业的同路人能更早的清晰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