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篇:冥想方法
数论典籍中记载,头脑中不再有任何羁绊和对象,这就是冥想。为什么思想家认为当超越了头脑意识层面,冥想才会发生。何为超越头脑?并没有参与任何体验,但依然有某种觉知在,这就是冥想。这也是数论典籍中说的瑜伽就是三摩地。也就是一般意义上与对象的联系已经不存在了,但依然有某种精微的觉知在。什么都不做,超越了做和不做。正确的说法,冥想是发生的,而不是做冥想或者不做冥想。
帕坦伽利说的头脑的止息,并没有说应当怎么做才能达到,只描述了当达到这个状态的时候,才是真正摆脱了头脑的干扰,达到了意识的止息。瑜伽的八支,并不是八步骤,而是八个部分。可以通过这8个部分,为最终的冥想做准备。
哈他之光中提出了4个部分,体式、呼吸法、契合法、纳达,也提到不能有过多的社交,或遵守其他规则,用一种方式表达出了八支瑜伽中的内容。不管帕坦伽利还是哈他之光,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去向三摩地。薄伽梵歌中,也没有指出具体的冥想方法。帕坦伽利,也鼓励我们使用自己的方式进入冥想,个人方式也是提倡的。
所以,克里亚瑜伽,最终也是带向冥想,只是坐着,冥想就发生了,一切就发生了。有一些学院就是这么做的,只是坐在那里就没了,也没有老师、书籍,就只是坐着。两三个月后,一开始坐不住的人也能坐的非常正确了。所以,今天一开始,我们就来做这个练习,无招之招,可以理解为一个方法,或热身准备工作,为后续冥想准备。
印度冥想分为两个学派,一个派系认为,瑜伽体式就是先从缓慢的关节活动开始,另一个学派,体式练习当中不需要任何热身的,他们认为一开始做的体式应当是非常容易达成的,这等同于热身。第二种流派基于最古老的传统经典。瑜伽当中要想内追寻,内在生命能量准备,所以应当以心脏、内脏这样的方式来做热身,而不是像体育锻炼一样热身,让血液流向四肢。冥想中的热身,包括内外。
二、练习篇
现在我们坐这样的练习,只是坐着,闭眼技巧练习,然后待在那,看冥想什么时候发生?
第二种克里亚瑜伽练习。闭着眼睛,感受呼吸中间的间隙,感受脊柱中间的通道,轻微感觉,交替进行。不要刻意。独特感觉出现了,伴随这个感觉去等待,不要尝试做任何事情。冥想自然变得越来越深。
三、Q&A
仰卧冥想后,需要有个坐姿冥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