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伟
朱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00,674
  • 关注人气:17,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三月

(2016-04-08 09:18:25)
标签:

杂谈

     古人认识时令每月天地人关系,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只不过这套认识论被丢弃已久,现在重拾,仍然觉得启发甚多。这是我给《三联生活周刊节气刊》梳理的农历三月——

 

农历三月是春的最后一月。《尔雅》称晚春三月为“寎月”。怎么理解这个“寎”(bǐng)?东汉许慎《说文》的解释是“卧,惊,病”。怎么理解?清代学者郝懿行解读说,“寎,本或作窉……然则窉者,丙也,三月阳气盛,物皆炳然也。”寎、窉,读音是一样的。炳是因昭著而明亮,是说,这个月阳气盛,万物都在争显著、炳明,因此是多病季节。

《礼记·月令》换了一种说法,说这个月是,“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句者”,句是弯曲,句者是指草木初生弯曲的嫩芽,句、萌是指草木芽茁。“不可以内”,这个“内”指生气勃勃之时,要拒生气于外,不入风邪。这是“寎”字三个原始字形组合的意思:上面的帽子读mián,是覆盖的天;左边是爿(pán)是劈成的木片,古人称劈木左边为“爿”,右边为“片”。春为木,万物争春便是“爿”或“片”,右边的“丙”是阳火。它表达的是,季春生气方盛,桃红柳绿纷纷争春而成阳火。但天干“丙丁对应的是夏三月,此时未到夏,还是对应着春的甲乙”,火虚而气不足。“惊,病,卧”则是东汉学士从养生角度的理解了,“卧”是指顺应天地,应卧早起早。

月由此对应十二地支中的辰。辰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龙,乾震为龙,乾为天。农历三月是龙出潜离隐,《周易》乾卦所谓的“见龙在田”。这是天地人关系的另一种表述:龙在田,德施周普而引发万物都生机勃勃。《史记·律书》说,“辰者,言万物之蜄(shèn)也。”万物都被震动,便是“蜄”。这个“蜄”就是龙的作用,也就是《礼记月令》所说的“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帛书《老子道经》中说,“龙之为下,得之若惊。”这就是“卧,惊,病”的那个“惊”字。

三月因此对应五行中的阳土,见龙在田,阳气足就蔽了阴寒。四季中对应五行,有两个阴土:六月与十二月;两个阳土:三月与九月;古人由此特别重视三月三与九月九,因为五行中土为中央,三月三与九月九,都为以正驱邪。但六月与十二月、三月与九月,含义都不同。三月是阳气上扬,由此要在上巳日临水修禊;九月是阳气下衰,由此要在重阳日登高祓除。目的都是顺应天地,驱邪防病。

三月由此对应十二律中的阳律第三律姑洗。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中给“姑洗”的解释是,“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句萌为新,这个洗与修禊也有关:“旧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姑洗洁之也。”这是《南齐书·礼仪志》中的记载。从“洗”的角度,“姑”就应是副词“且”了。

三月对应《周易》中的夬卦,夬卦是乾在下,兑在上,乾为天,为阳盛;兑为水卦,为泽,因两泽相通而成为喜悦的悦。夬是对決:刚在下,柔在上,以刚決柔,卦象是底下五个阳爻挤兑上面一个阴爻,意味着刚因健悦。这个決是要引“兑”冲破壅塞,因而“清明时节雨纷纷”、“洗者鲜”。但乾在下,兑在上,兑是乾、坤的少女,女在父上,是错位。虽是错位,但是乾父是施禄于下,见龙在田就是施禄,所以,三月是健悦決和。这个卦的卦辞“孚号有厉”,“孚”是诚信,“号”是宣示,就指乾下施禄。“厉”则指其迫阴之势,匆匆落花也是迫阴的缘故。柔邪因此而危,“其危乃光”——光鲜是阳气充足所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日清明
后一篇:四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