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奏鸣曲》的版本选择

(2012-12-03 12:05:27)
标签:

杂谈

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奏鸣曲为什么选择肯普夫的版本?

我是这样比较的——  

第五号,作品第10号的第一首,大约作于17961798夏之间,献给布劳尼伯爵夫人玛格丽特(Anna Margarete von Browne-Camus)夫妇。这个第一首是C小调,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极快而抖擞的快板;

第二乐章:极慢的柔版;

第三乐章:最急板。

 

我所有的版本是——

1.       奥地利钢琴家施纳贝尔1935年录音,第一乐章436,第二乐章756,第三乐章343

2.       德国钢琴家肯普夫1940年录音,第一乐章439,第二乐章812,第三乐章411

3.       苏联钢琴家尤金娜1950年录音,第一乐章513,第二乐章828,第三乐章453

4.       德国钢琴家肯普夫1951年录音,第一乐章609,第二乐章745,第三乐章356

5.       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1976年录音,第一乐章544,第二乐章902,第三乐章420

6.       苏联钢琴家吉利尔斯1985年录音,第一乐章655,第二乐章1141,第三乐章456

7.       匈牙利钢琴家席夫2004年录音,第一乐章552,第二乐章755,第三乐章413

 

7个版本中我首先肯普夫1951年录音,虽然它是单声道,其次选席夫2004年录音。答案其实特别清楚。

第一乐章的速度,我以为稍慢一些,6分多一点很细腻,与布伦德尔比,席夫比他慢了10秒,就精致了许多。而不得不说,肯普夫这个录音,触键所构成的两个主题的关系,结构的层次是表现得最有味道的。

第二乐章的速度,我以为要稍快些,抒情反而更有浓度。就此,我同样认为745是最好的感觉,席夫慢10秒,还不显松懈。肯普夫自己1940年弹了812,到745更显内敛。值得注意的是,席夫与施纳贝尔的二乐章几乎相同速度。施纳贝尔的二乐章其实也精彩,但第一、第三乐章,尤其第一乐章就显得匆忙。而布伦德尔的这个演绎,第二乐章就因差了一分多,显得多少有点散漫。他与肯普夫的1951年版比,第一乐章快了25秒,第三乐章又慢了24秒。在没有仔细比较时,我还是喜欢布伦德尔的。仔细比较,差距还是明显的。

第三乐章有自嘲性格,要体现出急迫的动力中轻盈的弹性。结尾速度减慢后再加速到戛然而止,又是356最好。这简直像瑞士钟表的感觉了!席夫2004年版三个乐章中,这个乐章就差在有不少加重音,由此就影响了弹性与流畅度。与肯普夫对照后,你会觉得那些加重音是如何可憎。而施纳贝尔就快了13秒!

由此对比,就很明显吉利尔斯如何不可取,音乐的诠释,速度其实是极好的效果检验标准。吉利尔斯将第一乐章弹到7分钟,第二乐章弹到快12分,这样拖沓做作效果的演绎,实在是听不得。我们原来都受了《企鹅唱片指南》的误导,在无暇对比时,竟以为这样夸张的演奏为好。

苏联人弹贝多芬的毛病都是情绪的渲染与夸张,尤金娜也是同样毛病,但她仍然要比吉利尔斯好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