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本来喜水,不应性喜污浊。古时湿地就叫“猪”。《尚书·禹贡》:“大野既猪,东原底平”,水停的地方就叫“猪”,后来为区别“猪”叫“潴”。糟践猪其实都在人:先将猪圈养起来,圈小猪才能肥,于是《齐民要术》养猪法就说,“圈不厌小,处不厌秽”。然后又说猪性喜卑秽,滚在泥秽中是为避暑,越喂脏泔水就越肥。加上猪性喜水葫芦之类,吃喝拉撒就都在圈中。六畜中,猪的喂养成本最低,人对它的态度也最残酷——猪无尊称,所以也最无尊严。与猪相关之词都是贬义——比如豕心:其心似猪,贪得无厌,相术说人的口形像猪就是贪相。豕交:比喻交往无礼,“人之交接,但食之而不爱,若养豕也”。豕牢:厕所的别称。豕突狼奔:那等疯狂的横冲直撞。
其实比起牛羊,猪的形象更可爱,尽管人类扣给它不洁的帽子,《齐民要术》甚至说,它死后用开水烫过,毛孔里都会渗出污垢,去垢方可食用。但它比牛羊,实际最无卑微,也最有俏皮的阿Q反抗精神,王小波因此才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算给它正了名。
读到日本民俗学与动物学家南方雄楠有一本《纵谈十二生肖》,其中说猪大智若愚,看透世态炎凉,无论处于何等恶俗之地都能乐观向上,生活态度最积极。但这个南方雄楠说猪嗅觉灵敏,专说它对孢块菌的嗅觉,这孢块菌大约就是牛肝菌,能滋阴壮阳,猪对它有独特嗅觉,是因它天生就是个淫物。此书知识面相对比较宽,但评介猪还是多贬义,它引《大和本草》说法,说猪油可催奶,新鲜猪油涂进阴道可为胎儿提供养分、保胎。由此强调,《西游记》中猪八戒为何在高老庄三天不出门,性欲强盛,就源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