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概率问题

(2006-01-10 09:30:43)
分类: 杂碎

  开车的人大约都时常有沮丧感觉——刚变线超过一辆慢车,走不多远就碰到更慢的车,然后眼看着没变线的车反而走到你的前头。我太太经常嘲笑我,不断变线的结果,并没有比她早到多少,而公里数肯定多走不少。算算公里数与即使早到的一会儿,概率肯定是不合算。但大多数人大约都是不能忍受坚持在一条线上走下去的,因为路上各种引导你离开的因素太多,你总想比别人走得快。我的技术并不好,技术好的人变线不断晃过对方,左右穿插如入无车之境的更多。但沮丧尽管时有,大家可能还会选择经常性的变线超越,再落后在别车后面。因为从心理上说,自己还是在不断比慢车快,赢得的是心理概率。

  我自己在开车时,经常提醒自己,确实,选择一条道路,平静地走下去,一定是最好选择,但实际上,往往仍然无法被前面的慢车憋着。

  还有一种现象:《东方时空》的朋友告诉我,白岩松为追求时间概率的做法是,上机场选择从中央电视台直接往南,从南四环甚至南五环绕行,以牺牲公里数的方法节省堵车时间。从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这种绕行方式从概率上也许是合算的。但自从我住到郊区,上下班路线延长后,发觉一个现象:以公里数除时间,时间反而节省了。这其中,城外不堵车,城内堵车是常态。许多朋友不相信我回家只需50分钟左右,上班也就一小时多一点,因为他们的距离比我近10公里甚至20公里,在上下班大家都面临堵车时,相差时间并不多。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因为路线延长,堵车概率在其中缩短的原因。堵车既然是常态,必然这路段堵那路段不堵,从消极概念,是堵车无处躲避;从积极概念,则肯定有堵有不堵。堵与不堵既在概率中,堵总只在一定距离,路线长了,除非特殊情况,堵总是被稀释了。如果从这个想法去看白岩松的绕行,路线延长本身的概率也必须考虑,他所付出的公里数与时间关系,就未必是合算的了。

  开车路上有闲暇时就会想这些有趣的现象,越想越觉得哲理其实离我们就这么近,但被叙述成哲理的时候又那么深奥,因为不深奥就说不清其中的关系,只是可能经不起推敲的感觉而已。再想,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房中术问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