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将出版的第43期周刊汇报,答读者

(2005-11-15 07:26:49)

  第43期又完成了。每一期我们都在尽最大努力,尽量能向读者交上一份过得去的答卷。这一期的重头文章是禽流感、吉祥物、法国骚乱,加上社会热点中继续关注孙英杰兴奋剂事件背后、武汉招生诈骗案调查。这一周中的重大事件,除吉林刚发生的爆炸案,都派记者从我们的角度做了反映。

  禽流感报道调度了六位同事的能量。其中最感人的是鲁伊到哈尔滨采访的禽流感国家实验研究室主任陈化兰。看到对她的采访,这样一个承担着国家与人民安危责任的人那种真诚态度令我感动。我将对她的采访放在头条,已经让鲁伊转达对她的敬意。朱文轶这次到黑山采访,采访非常扎实,他提出在这次黑山出现的禽流感问题中,小农与寡头的关系很值得研究,寡头利益控制着家禽家畜市场。王鸿谅到湖南、吴琪到内蒙,都认真扎实地做了防疫现状的第一手调查。贾冬婷则采访那些研究鸟类迁徙的科学家们。这个封面,从硬采访的角度是合格的。

  吉祥物本来是定为特别报道的,见到那5个形象后,我曾打电话给尚进,说做一个报道算了。但没想到他们还是做出了比较深入的东西,采访到了韩美林及周边相关人物,也直接将对这些吉祥物的反映提到韩美林们面前,对他们追问,韩美林的回答很真实,他说,如真放手让我自己设计的话,做出来的肯定比这好。读这组报道,我觉得自己之前的批评,也没有看到这吉祥物产生的方方面面复杂性。作为公民中一员,我们其实也在用审查者的心态看问题,正是大家的这种状态共同造成了吉祥物的不能承受之重。于是本来已经送到印刷厂的封面我让重出,右角还是换上了吉祥物为特报。

  对巴黎骚乱的反映,请曾焱做了一篇欧洲移民的多元化面临问题的综述,安替正好在骚乱爆发地,请他写了一篇现场的思考,王星在巴黎,另做了骚乱地点介绍,也还丰富。

  热点报道中,蔡崇达这次采访到孙英杰的父母,看他们为供孙英杰成长,在家境贫寒下的辛苦,真感到伤感。小蔡还专访了国家田管中心主任,讨论运动员的利益问题与田径运动发展的经济模式,拿到了核心信息。他今天早上交稿时是一万一千多字,一夜未睡。我无情地让李鸿谷叫他将稿子删到6000字,我说这稿子应该是4页容量。他舍不得,删后7000多字。

  值得一提的是马丽萍在商业栏目里这次做的杜蕾斯全球性行为调查的数据对比很有意思。

  周刊的每一期,我想我们都在想尽最大努力,尽量把它做得好一些。但有时候总是能力达不到读者需求。在这个博客上,也一直在读到读者对周刊的善意批评,我一直在认真关注。我看到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希望周刊好看的东西更多些,硬而不好看的东西少些;另一种是觉得周刊还不够硬,或者说硬的东西的独家深入思考还做得不够。两种意见截然对立。我自己意见,还是要以硬为第一,软为第二。为什么?一则它要记录时代,太软无法承载这个任务。二则如果以软为主,好看是好看了,但也轻薄了,我个人不喜欢轻薄。没有时间性,干吗还要办周刊?如果好看的很多是国外的,你的采访成本呢?对国内发生的大事的态度呢?三则你说是喜欢软的,都是软,无软硬协调与对比,你看不了多少就腻了。但硬怎么能更深入体现我们的态度,而不是重复一般信息,这是编辑部要认真去做和思考的。我们现在是没做好,而不是方向不对。这做好不仅包括我们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的态度,还包括如何使现在已经在做的丰富性怎样更有针对性与必要性。

  周刊是有自己独特味道的,这种味道可能有人不喜欢,那你不看就是。这完全是另一层面的问题,总是各人选择它的所好。一本刊物总是只有与它接近、喜欢的一部分人亲热,这过程中刊物会变,读者也会变,这都是自然法则,不喜欢了你就找喜欢的去。这和因缘是一回事。如果一本刊物人人喜欢,也就没有这本刊物区别于那本刊物的个性了。

  昨晚因家中停电,这一篇写成没能贴出来。今天开始进入第44期,今天还有5期又过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