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回忆录——做酥饼
(2023-12-06 11:41:11)
标签:
文学原创炒酥调糖鏖锅 |
分类: 日志 |
酥饼是过年最重要的年货,我们一般就叫做饼子。这样东西,是要请师傅来做的。整个台上,最好的师傅就是丘哥,那个在过端阳的时候,帮忙炸油条的,就是他。
不过,做酥饼,一个人是搞不成的,必须要四个人,形成一个链条才行。这四个人,第一个人掐坨,擀皮子,第二个人掐酥、包酥,第三个人掐糖、包糖,第四个人赶圆。四个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那时候,我们队的就组成了一个做酥饼的班子,丘哥,加上继 叔、令丙哥。在我们屋滴做,我就滥竽充数,负责擀圆。
做酥饼首先要炒酥。炒酥就是把一半的面粉和一半的油,拿来调酥。做酥饼,最好的是一斤油五斤面粉,要是做六斤或者七斤面粉,那就不是很好了。做酥的面粉,用油调好以后,就放到锅的去炒。炒酥的火,要中等八样,既不能小,也不能大。火小了,炒不好;火大了,又会炒糊。要炒到面粉改变颜色,成黄色。要看炒好了没有,还有一个诀窍:用手把炒了的面粉一捻,能够听到发出“吱吱”的声音,就说明炒好了。这时候,就要赶紧盛起来,放到案板上面去揉,要揉成一个大面团,再用湿甄拂子摱起来,备用。
然后,就是调面。就是把剩下的面粉,用水和油调成面团。这是用来做皮子的。再就是调糖,把糖用麦麸子面粉调好。那个时候的糖,很微细,一般不容易买到,是计划供应。要是有什么特殊情况,比如,生病了,需要糖,那还要医生开证明,再拿到供销社的去,才能够买到一点糖。所以,一个家庭,从过年的时候接到别人送来的茶艺,一包糖,舍不得吃,就攒起来,放到甑罈的装的粮食里面蓊起来,一直保存到做酥饼的时候,才拿出来凑数。因此,好些糖,都是放了一年的时间,已经变得很硬了,必须要用刀剁开,再用擀筒擀烂,才能够用。
等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做酥饼了。第一个人,甩坨,就是先把面皮子切开,搓成长条,再掐成一个个小坨,再把酥也切开,搓成长条,切成一个个小坨,再用皮子把酥包起来。第二人个,开皮子,就是把包好酥的皮子,用擀筒擀开,再卷成一卷,再开、再卷,最后用擀筒按压一哈,变成一个扁平的、带四方形的面坨。这种皮子,要是开得好,做成的酥饼就会有若干层,所谓的千层饼。第三个人,包糖,就是先把糖切开,也搓成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坨,用面坨把糖包起来。包糖的一般是老师傅,因为糖要是包得不好,就会走糖,就是放到鏖锅的去炕,包在里面的糖会注出来,那就不好了,因为糖都流到锅的去了,会产生糊白燋,而且饼子里面就没有糖了。第四个人,擀圆,就是把包了糖的面坨,擀成圆圆的饼子。擀圆也要一定的技术,要擀得圆才好,并且还有正反,包糖的口子的一面,擀了以后会有花,有花的要放到下面,这样,炕的时候,糖才不会流出来。
我们那个时候做酥饼,还会做几种不同的饼子。有大号的,有中号的,也有小号的。大号的,是用来在大年初一的,给长辈煮早茶或者拜年用的;中号的,是用来给一般的亲戚朋友拜年用的;小号的,是用来过年呼小伢的。
炕酥饼也有讲究,用的不是一般的锅,而是鏖锅。记得我们家里要买一口鏖锅,别的地方没有,还是我骑着自行车,跑到沙洋去买了,绑到自行车的衣架上面,拕回来的。鏖锅分鏖锅和鏖盖两个部分:鏖锅是一个平底锅,直径大约一尺半多一点;鏖盖是覆盖在鏖锅上面的夼盖。它的边缘稍微比鏖锅大些,中间隆起,在上面再夼一口破旧的大锅。大锅的里面装满新鲜的草木灰,然后翻过来,夼到鏖盖的上面。这样弄,是要力求最大程度的保温,因为在灶的用柴烧的,不是鏖锅,而是鏖盖。把鏖盖烧红了,再夼到鏖锅上面去。那些草木灰,就是能够起到保温作用的东西。
炕酥饼,要先把做好的饼子,一个个摆到鏖锅的,再用鏖抓子把鏖锅端到厨屋的去。这时候,就要像把用绳子吊在屋梁上的鏖盖夼的灶上,用穰柴把子,把鏖盖烧好,再用鏖盖上的像杠杆一样的一根木棍把鏖盖撬起来,再赶紧把装了饼子的鏖锅,用鏖抓子抓紧,拕到灶上,再盖上鏖盖。鏖盖和鏖锅一定要对齐。这样,就不用再烧鏖锅了,就靠灶里面的余火给鏖锅加热,再靠烧红的鏖盖来把饼子爔熟。这里面当然有个火候的问题,要看情况,决定要烧几个穰柴把子,刚好把饼子炕好。要是火大了,就少烧一个把子;火小了,就多烧一个把子。另外,还有根据鏖锅的情况,进行比较关键的操作,就是晾鏖。什么时间晾鏖,就看鏖盖冒出来的热气,热气比较大了,就要晾鏖了。搞迟了,就会把饼子炕糊;晾早了,饼子又没有炕好。用能够做到恰到好处,还是挺不容易的。
还有,炕饼子的时候,要看会不会走糖。要是走糖了,就要告诉师傅,要么少包一点糖,要么再尽量地把糖包好一点。因为,要是走糖了,一方面,就会把鏖锅的弄得满处都是糖,叮在鏖锅上,非得要铲下来,才能够再装饼子炕;另一方面,饼子吃起来,就不甜了。
酥饼做好以后,还要用纸包装好。包饼子的纸,一般都是买的红、绿色的花纸,也有用报纸的。用刀裁成八开的大小,就可以拿来包了。饼子要包好,还真是不简单,既要包得紧,一筒饼子,拿到手的硬肘,又要包得好看,一头要饱满,另一头要凹进去,显得够长的。用纸把饼子包好以后,既可以便于存放,又可以便于拿去拜年。包饼子的时候,都是十个饼子包成一筒,拜年的时候,要拿两筒去,就是一合,有好事成双的意思。拿饼子去拜年,那叫做“茶艺”,一般的亲戚,就是一合饼子,要是长辈,出来饼子以外你,还要再加上一包糖,或者一个罐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拜年,已经早就不要饼子了,都是买礼品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