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回忆录——中学
(2022-11-25 16:49:02)
标签:
文学原创港中芦洑课程 |
分类: 日志 |
中学
报到时,公布新生有四个班,我分在一(1)班,共有54个人,一个标准班。我们绝大多数是住读生,每班一个寝室。一打听,知道同学们都是从全县各地来的。主要是张港区的,包括张港,拖市,多宝等,还有蔣湖的。再加上沿着汉江一带,可以从襄河的坐船来的,如彭市河,麻洋等地的学生。
开学没过多久,就是国庆节。学校热烈庆祝,用柏枝树扎了彩门,上面用棉花粘出“国庆”两个大字,蛮好看。还搞了文艺演出,印象最深的节目是表现五四运动的,什么火烧曹汝霖家,什么“读诗,焉能救国乎?”没过几天,又传来特大消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那时候,我们上学是把户口和粮油关系都迁到学校了的,城镇户口,吃商品粮,就跟上大学一样。可见国家是非常重视培养人才的。每个月上面发给我们粮票,男生34斤,女生31斤。早餐是很干的粥,二两,中晚餐干饭,4两,炖的坛子饭,是可以吃饱的。每个星期还加一次餐,有蒸肉,鱼汤等。每两个星期放假一次回家。第一次回家,别人都说我长胖了。
在不放假的星期,周末都组织文娱活动。比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等。做游戏像一次是放一个美国佬在前面,然后每个人把眼睛矇上,隔十几米远走过去打他,看谁能准确地打到,一多半会走偏,到处摸都摸不到,搞得大家都哄堂大笑。谜语猜中了的,会得到一颗小冰糖。讲故事是在大礼堂,全校师生坐在那里听一个老师讲故事。还记得的是姚德钊老师讲《黑瞎子》,李时武老师讲《保密局的枪声》,都讲得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全场鸦雀无声。那时候的那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了眼界,也冲淡了想家的情绪。
初中的课程很多,有语文,代数,几何,外语(1,2两个班学英语,3,4两个班学俄语),植物,动物,物理,化学,地理,体育,图画,音乐等等。还有科学实验课,有的实验就在教室里做,有的实验要到实验室去做。平生第一次用显微镜,第一次用天平,第一次转动地球仪,第一次用三棱镜折射出七彩光,第一次······
我们班的班主任是李时武老师,他是潜江黑里头的人。他曾经被调去参加社教。文 革后当了张港高中的主任,校长,又升为天门市的教委主任。因为我在小学的时候,是学习委员,所以进入初中以后,又选为学习小组长。但是,上课有时候免不了贪玩。一次遥德钊老师上语文课,正讲古文,说古人一心以为大雁将至,思援弓箭而射之。我恰巧在眼望天花板发愣,于是,老师就说我是一心以为麻雀将至,思援弹弓而射之。结果引得哄堂大笑。那时候,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作文作文,写得头疼,几何几何,想破脑壳,代数代数,撕了再做。还有,对英语来个反面的记忆:来是 抗姆 去是 够,不是 夜死 是是 漏,蛮有意思。
那时初中的体育课,开得很好。老师都是规规矩矩上课,一点都不马虎。教我们做早操,教我们如何跑步,做垫上运动,打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就算是下雨了,也会在教室里给我们讲体育知识。比如篮球规则,足球规则,田径比赛规则等,甚至还讲庄則栋连拍十八大板,赢得世界冠军,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有两个体育老师令人难忘,一个是汪长远老师,篮球打得非常棒,带出来的球队,在县里的比赛拿冠军。一个是魏宏基老师,篮球左撇子,非常厉害,就是脾气很大,在球场上会当面把裁判批得一钱不值。我那时体育锻炼相当好,各项指标都达标,得了国家青年劳卫制证章。一次上面来学校验飞行学院的滑翔学员,我们班走了两个,后来都当了官。我被验上了,因为是独子,没有走成。
港中那时是何信贵当校长。我们一(1)班是李时武老师当班主任,何校长在我们班驻点。他经常在上晚自习的时候到班上来转转,还时不时地跟学生们交谈。他在全校的大会上,老是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发脾气,说 看哪个长红头发的敢再搞!但总是表扬我们班,说是学习成绩好,组织纪律性强。还说是因为李老师的小钢炮经常咚的好。因此,我们班总是被评为先进班级。66年以后,何校长因为是当权派,经常挨批斗。从此,就会见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每天是穿着破烂的衣服,脑壳上戴着一顶黑黢黢的狗钻洞,在学校食堂的水井边打水。
在文 革期间,学校还查出了几个历史上有点问题的老师。李时武老师是湖北大学法律系毕业的,他去查了档案,然后大会宣布:熊俊(老师),是原国民党南京留守处上校高参。张乃东(老师),是原国民党远征军营长。后来,他们几个都被下放到下面去改造了。熊俊(老师)下放到蔣湖农场喂猪,不知所終。张乃东老师被下放到罗巷劳动,后来被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当数学老师。
我们本来是应该在67年毕业,可是因为大串联以后搞复课闹革命,不久就散学了。一直到68年下半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才把所有学生通知到学校去,参加庆典。那次庆祝会后,还搞了一回全校师生加餐,从此以后,我们就回老家了,成了回乡知识青年。后来,户口,粮油关系也转回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