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复”之术,弃之?用之?

(2006-10-17 17:03:01)
分类: 『水怡信箱』高产中
“重复”之术,弃之?用之?
蓝水怡


    一周前,昵称“平凡”的朋友在博客上的留言,引起我的注意,但迟迟没给予答复,没有回复,是感觉一肚子的话不知从何说起。现在回复,是因犹豫了一周,仍感觉有话要说。

    “平凡”的留言,原文照搬:蓝老师:你好!有个问题不知你是如何看待的。我感觉女儿的语文作业留得太多,而且不科学,孩子边写边唠叨。她们老师经常是让抄写课后注释,每次就是抄三遍,尤其是古文注释很多。前天抄注释也是后来抄累了,没效率了,一直抄两个小时,我看了都心疼。有的课文注释前后能抄十遍,觉得这样的作业太没价值了,还不如抄一遍,让她们给家长再背一遍算了。有的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还把学生说一顿。现在孩子才上六年级(小初一)我担心时间长了孩子该失去学习的兴趣了,而且这样根本没有时间看书了。

    读“平凡”的留言,我的第一反映是微微一笑,笑是因为有似曾相识之感,想起孩子读小学六年级时,我有同样的疑问; 笑是因为同样的疑惑不只“平凡”有,我有,我知道还有许多人也有; 笑是因为带着这样的疑问孩子长大了,知识的积累越来越丰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的第二反映是为难,选择支持老师,似有加重学生负担之嫌,选择支持家长,又恐干扰老师的正常教学,并留下后患无穷。

    关于重复默写、背诵到底是机械无用、枯燥无味的练习,还是有效的练习,曾扪心自问过多次,与同事、朋友也讨论过多次,答案虽非明确,理论根据虽非足矣,但事实证明它对多数学生是有效的,虽然令有些孩子痛苦,令有些家长心痛。

    在对孩子十几年的教育中,我是接受并遵循“轻松教育”“快乐教育”的,生怕孩子有一丝的不快与负担。但是,孩子的一些经历,不得不令我反思和修正“轻松教育”“快乐教育”的内涵,并不断思考其中的道理。

    孩子四岁半学琴,天生极具乐感,学来并不费劲,但对每支曲子的重复练习极为反感,不肯轻易就范。为了让孩子能愉快地练琴,我们母子约定,只要是高质量的练习,五遍即算完成任务。孩子为能少练多玩,极为认真对待每一遍弹奏,切实保证了高质量地完成练习。上课时,不仅能一次通过,并常给其他小学员进行示范,为此,我也得意于“少练高质”的妙招。但是,随着学习的继续,曲子难度的不断加深,“少练”带来的弊病开始突现,由于练习的次数不够,十指经常拌蒜,弹奏难于顺畅。至此,我才意识到,简单的重复练习,虽显枯燥残酷,暂无效果,但作用是日趋显现的,非其它方法可以替代。

    小学四年级,老师送孩子参加“数奥”培训,他又旧病复发,只听不练,我明知不可,却也不愿意硬逼,由他去便是。由于平时缺少练习,比赛时,虽能找到解题思路,但没有解题速度,仍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琴、学习上的教训,一直令我反思。但是,类似的情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仍时有发生,我还是一如既往以“快乐教育”为原则。孩子十几年的学习生活的确是快乐的,但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遗憾。

今天,当有朋友又提及这个问题,我问自己,假如重新来过, “重复”之术,弃之?用之?我想我会通过说服,让孩子尽可能的接受适量的重复练习,并用尽量通俗的表达告诉他一个科学的解释: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事物度的突破,是事物根本的性质的变化。但是,质变不会凭空发生,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