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冯仑万通企业管理地产 |
分类: 乱炖 |
(四)电影市场的投资风险
冯仑:电影市场除了跟荧幕和管理制度以及消费能力有关,跟资本方面有什么关系?
陈伟明:因为电影是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从产业、资本角度来讲,资本希望追逐比较稳定、有长期回报的东西,但电影基本保证不了。比如一部电影的周期最少要12个月,一年从头干到尾就干一部,中间差不多11个月都是投资、都是花钱。从资本这个角度来讲,这11个月太可怕了。
冯仑:而且投呢我发现拍摄期很集中,比如三个月一个亿全砸进去。
陈伟明:确实从资本角度来讲很害怕,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博选择做手机电影,投入少,而且相对稳定。
冯仑:风险分散了。
陈伟明:对
冯仑:地产行业早几年民营占主导,但是过去三年倒过来了,现在国有开始成为主导。IT之所以发展很快,实际上都是民营高度竞争形成,所以在地产和IT行业出现了很多所谓富豪,这些是充分竞争和资本市场共同作用的产物。那么分析电影这个行业,电视台是国有垄断的。电影院和投资电影现在民营开始主导,我不知道你分析去年的市场,比如说25亿的票房,其中切一下的话,国有的占多少、民营占多少 。
陈伟明:民营占大多数。
(五) 中博的明智与投资价值
冯仑:现在在电影市场院线是国有控制、民营参与,从投资来说是民营多于国有,但主旋律市场是国有主导。中博传媒已经做第三轮融资了,在国内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专业影视传媒公司,能够坚持十年以上,而且外资有三轮的注入,经过了严格的投资人眼光的考察,扒了几层皮,从财务、商业模式、团队、战略,这都经过了这几轮以后,应该说是本土的行业当中,从投资人角度我认为来看是最好的一个公司了。那么未来中博怎么样才能够让资本市场来满意这些东西?
陈伟明:我可以这样讲,在中国目前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像好莱坞什么八大公司一样持续生产电影和发行电影,没有持续生产力,那么现金流就不稳定。没有持续的现金流,这是投资人最头疼的问题。
冯仑:从投资者说来说,这一点都不靠谱,投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
陈伟明:对于传统电影的深刻思考让中博这次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型,中博拍小电影、手机电影,每天都有小电影放,成功地解决了投资回报的问题。
冯仑:就是长期都是在线播放,任何时候都在销售产品,每一分钟都在销售产品。
陈伟明:对,每天都在播,每天都在线上放,现在已经在新浪、TOM、百度、网吧有院线,下一个是在飞机、火车、轮船上铺设,中博短片系统里各种类型都有,很稳定,能带来广告或者说点击下载的付费,虽然这个钱不是很多,但是你每天都有收入,连续下来就很可观。
冯仑:相当于一个网上的电影频道了,是不是跟媒体没有什么界限了?
陈伟明:如果我这边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以后,那下一步我就是个媒体的概念了。那我就可以有很多内容,能代广告,还能够推出我的导演。
冯仑:这么一来中博要变成了一个专业媒体公司,不是综合媒体,而是专业媒体,有很好的营收模式,我听下来认为这是对的。
(六) 做鞋不如卖鞋挣
冯仑:在好莱坞那几大公司上市的多吗,还是全上市?
陈伟明:全部是发行上市。
冯仑:我觉得你说得非常对,发行的角度是可以尝试,就是说我是卖东西的,不管你们谁拍我都卖。
陈伟明:现在介入中国发行是最好的时机。第一院线成熟了,规模也越来越大。第二那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概念中国没有。跟我在韩国合作的公司不是制作公司,都是发行公司。他怎么控制你呢,一个大的电影他投一部分,把发行权拿下来,电影就是他的了。所有大电影他都可以全部拿下来,他用很少的钱把他全部拿下来。
冯仑:这就是“做鞋的不如卖鞋的”的老道理,比如做鞋加工费才挣一毛钱,但是沃尔玛可能挣两毛钱。我想起中国我有一个朋友是“衬衫大王”,他跟我讲一个故事,他说一天就做几万件衬衫,全世界的名牌衬衫,都在他这儿做。一条生产线,贴不同牌子卖。他就说了一个事情,如果利润是100块钱的话,他赚25块钱,25块钱里边其中有2块钱到4块钱是他的利润,剩下是成本。然后POLO挣45块钱。这就是70块钱出去了,剩下30块钱是中间的运输什么。所以他说为什么POLO不怕赔呢,到了美国以后,POLO卖掉50%就已经不赔本了,然后剩下就按季节打折,然后塞到相当奥特莱斯这样的地方。所以他说他们赚钱太high了,所以你说的不错,卖东西的通路可能会比制造挣钱。
陈伟明:是,所以现在比如我们做这些短片,我们的思维最后回到渠道,用我的内容换渠道,新浪、TOM都没有内容,而我的内容是最专业的。你看去年TOM、新浪给新媒体评奖,十部作品里面我们占五部。我把这些通道打造成中博一个品牌,就是我的发行院线。
冯仑:这是非常聪明的,所以这个投资价值应该是非常大,这个行业商业模式特别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