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房产万通企业管理地产 |
分类: 乱炖 |
地点:新浪聊天室
时间:2007年7月23日16:30
(一)时尚即领先
冯仑: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继续《冯子乱弹》,请来的朋友是李景汉先生,他是我很好的朋友,十五年前来到北京。李先生,实际上你祖上也是北京人,多少代是北京人?
李景汉:好几十代了。
冯仑:李先生现在是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作人,也是时尚空间和经营场所最有创意的主持人,同时也是投资人。从北京的四合园的餐厅,到上海外滩三号,包括私人的住所都非常有趣,所以我们今天请李先生一起聊聊时尚生活这个话题。现在上海的项目叫什么?
李景汉:现在是外滩园33号。
冯仑:有一个事儿我一直很困惑,“时尚”这个词在英文里面的原意到底是什么?中国“面子”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很多人不知道应该怎么翻译,后来我找了一个英国人问他怎么翻译“面子”这个词,他翻译为“你的行为会使我备感荣耀”,这个就是面子。
陕西人说面子就是“你把人尊重一下”,这就是面子。那么“时尚”这个词在英文里面再用汉语翻译应该是什么意思?
李景汉:我觉得时尚有一个含义就是“影响人的大的趋向”,或者是“领先的一种想法”,是这个时代的灵魂,总是在前面领导、影响时代并且有一定的深度。
冯仑:我觉得从汉语看,“时尚”这个词非常好,时说你是当下的,眼前的,现在的;尚就是推崇,引领。不知道谁翻译的这个词,这两个字搭配一眼可以看懂。另外一个汉语的词叫时髦,当你认为不时尚了,也就是你变成时髦了,时髦可能是时尚下面的一个流行,仿效。
李景汉:真正时尚一定是领先的,是在别人前面的。
冯仑:比如说崔健,他唱《一无所有》的时候,西方认为是时尚,是一个先锋,在大陆大家认为是叛逆者。另外,独立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有优越性,对现代有一定的批评。在大陆目前时尚这个词已经用的很烂,但是有几点是共通的,第一是流行的;第二个是前卫的,流行也许不前卫,也许前卫,但是现在时尚这个词更偏重前卫一些;第三是应该稍微高端一点,比如大排挡,很难说是时尚,但是它确实流行,时尚如果指一个消费的东西,应该要高端一点,小众一点。我想起来我们做新城国际项目的时候,有五个方案,其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方案,美国人设计的,完全是金属的质地,大家都觉得有意思,但是最后我们现在选择的方案是最普通的。
李景汉:为什么?
冯仑:有人说了一句话,时尚过去了就是垃圾,所以他选择了现在看中规中矩的东西,他说这个东西不时尚,但是持久,他给我们这个印象让我们当时很触动。
李景汉:我不同意,时尚一过去就变成垃圾,这个很不对,过去了也有东西可以留下来,我觉得时尚跟古典的东西不见得是有矛盾的。
(二)餐厅式画廊的时尚品质
李景汉:这个变化太大了,餐厅式画廊差不多12年前做的,而且那个概念开始是做画廊,而且那个时候当代艺术,中国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几乎见不到,除非到画家村或者美院,但是私人家里没有,所以那个时候想做当代艺术,很体面的舞台把艺术展出来,并且能够影响到现在的当代社会。十二年前你说有一个画廊谁去看?要么不懂,要么没兴趣。
把餐厅跟艺术,跟文化的内容放在一起,餐厅会更有意思,画廊自然有人来,而且有一种环境可以让人去接近这个艺术,你跟朋友去、跟家人去,喝着酒,很高兴,在放松的气氛下,看着画,跟朋友聊这个画,比专门去看容易进入。而且当代艺术需要这样的一种放松,愿意接近这种艺术才能去了解,了解完了可以说喜欢不喜欢,喜欢的话你可以收藏,或放在办公室里。
这个概念其实是跟外滩三号概念是一样的,跟公使馆的概念也是一样,是一种生活方式。
十年前,我觉得小规模可以做,但是如果做大规模,像外滩三号肯定不行。有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概念,十年前这个概念太大了不好做,但是现在中国从生活水准到经济基础,有条件去追求一些生活的享受,不只是刻苦工作赚钱。态度改变了,生活的概念改变了。现在的人到时候就去休假,十年前谁去休假?现在的人买房子想着怎么装修,十年前很多人有房子,但是为什么没有想装修?一切都改变了,十年的变化足够巨大。
(三)时尚是物质的奢侈品还是精神追求?
冯仑:原来说LV是一个时尚,现在变成了时髦,最后变成了普通,满街都是仿冒品,在这个过程中,分不清哪一种是健康的时尚的生活,还有哪一种是盲目的,比如很多小孩一定要花钱买很多名牌的东西,不给买就生气,是不是在西方这样快速经济增长的时候也出现这样的事情?
李景汉:完全有,这是人性的东西,从没有物质,演变到向高贵的生活水准发展,这是一个过程。在法国有暴发户的概念,他可能买LV包,他认为有一个包就是有钱,体面,就是一个广告牌,就说明我的身份,但是过一段时间或者过一代就变了,第二代看到这个包就觉得眼光不一样了,觉得设计比较有意思,而且可能也有一种哲学,然后他拿着这个包就不一样了。我们没必要怕所谓的时尚就是大众化,这也是一个主观的内容:时尚的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就是给我一个虚荣、虚伪的面子,或者我理解它、珍惜它,我用它有另一种满足。这是一个过程,而且变化真快。
李景汉:对,我想说真正的时尚,或者所谓的奢侈品,不见得就是物质或者物价方面的。
冯仑:是精神上的。
李景汉:对,而且是真正有条件享受空间,享受某一个领域。但是现在最简单的概念是我需要钱才能够买到这个东西,花钱去放假,这是客观的问题,必须有这样的条件才能够去享受,但是你超过这段就不是钱的问题了,是质量,是生活方面的质量。
冯仑:我有一个礼拜天去少林寺,看到了释永信,他也有对时尚的看法,他也开奔驰,他还要在北方做一个北方的少林寺,我说就像一个公司开一个分公司,然后他要派一个大概几十人的僧团到蓟县,也就是说宗教生活甚至可以是一个阶段的时尚。比如说到西方的圣诞节,教堂里面人很多,我相信有相当多是信教的,也有相当多是观摩或者追随的,认为比较时尚,在那里举行一个活动或者婚礼等等。
(四)时尚与生意
李景汉:其实比较简单,两点最重要:第一、我觉得是地点。地点会影响你做出来的东西的重要性。我们要做所谓时尚的事情,一定要在大都市的中心,因为这种地方最容易推动当代社会和当代文化。
冯仑:你这个想法我认为是非常有创意和正确的地方,我也去外滩三号,最后发现整个这个地方,三号才代表时尚,剩下这些,你比如说法国的餐厅,底下阿玛尼的店在别的地方也可以看到,真正有个性的是一个画廊,但是这个画廊除了卖画会把其他的时间和空间安排一些活动。上个礼拜我去了,比如说朱哲琴的东西,还有一些别的文化交流、社交、派对,这个地方就变成了动态的、文化的聚集地,有这个大家才去吃吃饭,下午参加参加活动。
冯仑:公使馆在文化部分比外滩三号规划的要大?
李景汉:对,但是内容稍微不一样。画廊其实是被动的空间,除非你真正的热爱艺术,平时看看也就是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看看,聊聊,然后去吃饭,吃饭的时候再谈一下画的内容,具体在这个里面的时间不是很多,因为很被动,是静态的地方。在公使馆我们感觉不是画廊,是艺术中心,我们需要人停顿,而且去感受,在这个艺术空间、艺术中心去生活,留下来。我们也办不同的小型演出,有所谓的行为艺术,也有不同的讲座,请人去讲,叫大家去听,然后讨论建筑,讨论当代艺术,讨论其他别的东西。此外,公使馆有专家或者艺术家的活动,有一些书店、小的咖啡屋、酒吧,让人在艺术的环境里面生活,聊天,吃东西,这个艺术中心就变成很动态的地方,而且是准许人停下来,去体会和体验艺术的环境。公使馆我们有条件来这样做。
冯仑: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把所有的时尚东西不变成标签,变成动态的生活,这个想法在国内来说是成功的,但是管理这个地方很难,因为餐厅的管理全世界可以找到人,画廊中心也可以找到人,博物馆也可以找到人,但是综合的艺术中心管理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好多艺术门类都在这里,又是动态的。而且三号在这个空间里面管的还能够不赔钱,我觉得就很了不起,很值得去研究。
李景汉:艺术中心是核心,而且挑战最大,做得好太不容易了,我只知道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出来的,但是我相信我们公使馆有这样的条件,第一它的位置,在天安门的东南角,是中国北京最中国的一个地点;第二个是具有历史文化的一个建筑;第三,除了艺术中心,其他的内容质量都很好,餐厅、咖啡屋等都有与之相匹配的水准,我们的室内设计、灯光设计也都做得很有品位,老房子和新建筑是给这个画廊、艺术中心、小剧场艺术范围的文化内容的非常好的平台。类似的东西在美国有很好的成功经验,我把这种生活的概念或者一种思维方式带到中国来,因为我是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我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我相信能够成功。
冯仑: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在论证你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讲一个故事,我们的股东里面有一个打听你,他说你这样做在中国就是叫空手道,但我说美国人应该比我们聪明,美国人不认为他是空手道,我们就不能这么认为,像杨致远,他们都是商业经验极其丰富的人,他们懂得这个模式,我用这个想法说服董事会。但是在中国的概念里面,商业模式是没有认识的,我也觉得用公使馆这个项目证明时尚生活在北京是代表着精神追求,而不简单是物质追求,同时这样一种商业形态对北京不管是房地产还是其他业态的投资,可能也有一些推动和示范的效果,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很期待公使馆在今年年底开业以后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惊喜,我们就先说到这里!谢谢李景汉先生,谢谢新浪的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