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以精神易兴奋和脑力疲乏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情绪烦恼和躯体性体诉及症状,无相应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临床表现:表现出易兴奋和易疲劳,脑力、体力易疲劳;情绪症状明显:表现为烦恼、易激惹、性情紧张;有紧迫感、负担感、效率下降感;有睡眠障碍。
3、诊断:
1)以脑功能衰弱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a、衰弱症状;b、情绪症状;c、兴奋症状;d、肌肉紧张疼痛;e、睡眠障碍
2)症状持续至少三个月。
3)不符合任何一种神经症诊断;非器质性疾病伴发神经衰弱症状群。
4、治疗:以综合干预的方式较好,主要有:
1)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
2)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药物可根据选用抗焦虑剂、脑代谢药等。
3)其他:经络导平治疗、按摩治疗、水疗等有一定辅助疗效。
2、临床表现:表现出易兴奋和易疲劳,脑力、体力易疲劳;情绪症状明显:表现为烦恼、易激惹、性情紧张;有紧迫感、负担感、效率下降感;有睡眠障碍。
3、诊断:
1)以脑功能衰弱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a、衰弱症状;b、情绪症状;c、兴奋症状;d、肌肉紧张疼痛;e、睡眠障碍
2)症状持续至少三个月。
3)不符合任何一种神经症诊断;非器质性疾病伴发神经衰弱症状群。
4、治疗:以综合干预的方式较好,主要有:
1)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
2)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药物可根据选用抗焦虑剂、脑代谢药等。
3)其他:经络导平治疗、按摩治疗、水疗等有一定辅助疗效。
前一篇:e医生学习日记40-躯体形式障碍
后一篇:e医生学习日记42-分离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