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错过,我过来时她正好离开。所以,我们无缘共事;
偶然相逢,赛会服务时鸟巢巧遇。于是,我们交心畅谈。
朱爱晶说,团结的集体是她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她至今难忘在团委的日子。
回忆起在院团委工作的日子,朱爱晶笑称那时的她就好像今天的我,同样年轻同样热情,也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也打退堂鼓,但身边这个团结的集体却给了她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领导们都十分支持她,重要环节、关键步骤总会亲自把关,检查指导,并提出一些相对不错的建议供她参考;身边的同事也热忱地帮助她,热情、积极配合她的。其实,尽管每个人的日常工作都并不轻松,但对党团组织交待的任务仍旧一丝不苟,竭尽全力做好本分。朱姐也说当时的她即便在遇到困难或碰到问题会想要退缩的时候,每每看到周围同志们的敬业,听到领导们的殷切关怀和期望,总能让年青的她为自己当时曾产生的退却念头而感到惭愧。于是,她一定会再次鼓起勇气重新面对,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
天道酬勤。每一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团委的各项活动都举行得圆满成功。然而,谦虚低调的朱姐却深深懂得这些胜利果实的取得绝不仅只是某个人的功劳,应该归功于院党委组织的正确领导、以及同志们团结协作的结果。而她所做的,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再回想起当初的艰辛,她依然很满足。朱姐说,她的收获要远远大于她的付出。因为她收获的是一种精神,她汲取的是一种力量。这种精神叫做敬业,这种力量叫做团结。
她问我过去有没有觉得卢山做事过于追求完美,要求又比较苛刻?我笑笑,心里暗想,领导大都这样。“他对我影响挺大。”她很认真地说。
首届团代会筹备伊始,院团委书记卢山给朱爱晶的就是这种印象。然而对于她的不理解,卢山敞开了心扉。他告诉她,做事总要付出辛劳,只有以认真的态度落实好每个环节,做到不留遗憾,大家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于是,在卢总的带动下,当时年纪尚轻的朱姐便逐渐消除了畏难情绪,彻底改掉了以往那种应付的思想,积极努力地做好团的工作。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她笑称自己确实从中得到了不小的锻炼与提高。
朱姐的一封邮件,“送”来了不少她个人的经验总结,读后真的受益匪浅。
“团委在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力求创新与灵活,要求青年多读书、读好书,并发起每月好书推荐的活动,由院团委向团员青年推荐好书。”
“引导团支部把握企业团组织工作的切入点,紧密结合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团的工作与活动,让团支部成为各个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先锋力量和骨干队伍。”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组织不断适应发展的有力手段。置身IT行业的青年们大都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和自身价值的体现,难以接受命令式、灌输式教育,因此创新也就成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课题。
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先进青年的组织,必然牢固树立这一思想,努力把团组织工作构建于发展的基础之上,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的思路研究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形成符合实际情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满足企业与青年需求的工作格局。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上航标,人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更不会完全发出自我的光和热,激发出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因为人生的意义,正如张海迪所言,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我也同样是个追求上进、不甘落后的人,而这一段的经历更让我懂得了为他人着想和维护集体利益的难能可贵。
一个先进的党团组织,应该在单位的业务发展中切实起到保驾护航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努力营造公司与员工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协调上下通力合作,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名优秀的年青人,始终要有脚踏实地的“落地信念”:“做革命一块砖,天南海北任党搬。”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尤其是在业务转型的第二阶段,我们更应该把“做砖”的信念融入新的内涵:不仅要“做砖”,更要“做专”,还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一个人独善其身还不够,要积极地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身边的人。一个优秀的人懂得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潜力,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周围的人关心爱护,还要切实、灵活的去带动大家都来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我向往加入这个强大的团队,也是希望能够成为集体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企业文化的实践者,而不仅只是一名看客,或评论家。在集团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而党团组织,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这些矛盾,做“软硬结合,转型提升”最坚定的推进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