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陈喆哥哥告诉我,用电话采访却不录音,这样一旦发生任何纠纷,都会对我很不利。他对我说很抱歉,这次他觉得很对不起我,但他也实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因为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我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这天降而来的“矛盾”。真的,其实他可以在昨晚就打电话把事情告诉我,说明他相信我、他信任我,他当我是朋友,所以我想我并不会怪他、更埋怨他——何况说,他昨晚就已经跟我说过“抱歉”了,还给我通了气儿,让我及早着手准备、尽早补救。只是后来因为碰到点事儿,我才把此事给“搁置”了~~~
相反,也正是因为此事,也才叫我更是明白了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需格外小心,更要格外的谨慎。北大的“金字招牌”名声在外,不是经过新闻发布会(或“新闻通气会”)的形式正式对外公布的,我确实不应该拿来大肆宣扬。否则,一旦碰上“某某招办主任”跟“某某报纸的编辑”交情很好的缘故,遇上点什么“矛盾”之类的,就算我也是确实确实、我也是真的真的找人核实过了、确认过了,但也的确是在所难免了。
招办里的副主任说话,难道就都不算数?只有主任一人才可以“一手遮天”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以后,我想我记住了!
另外,大家都是人,不是为人子女、就是作人父母的,碰上高考这档“大事”,关系到孩子上学这样的“大事”,倘若再来个以六百四十多分的“高分”而必定面临“落榜”清华大学的结局毫无疑问时,气急败坏的考生母亲当然会跑到当初填报志愿时声称不招“第二志愿”,后来又因该年分数较高而改变了当初的招生计划的某某高校大吵大闹一番时,直到搞得该校的招办主任“焦头烂额”,一面往某报社实习记者手机打电话“求救”,一面对刚巧过来做“追踪后续报道”的另一家纸媒体跑高教的记者完完全全的“决口否认”了此事……
“换位思考”,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原谅的可能,但我们本身又是“矛盾的统一体”,也都同样有做得不周全、不周密之处。或许,也正是因为我们还很年轻,因为我们还很不成熟,所以我们就更是必须要“用心行走于江湖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