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线阳光,让我寻找方向;总有一种关爱,让我的人生起航;总有一次感动,让我豪情万丈;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无比坚强;总有一种斗志,让我积极向上;总有一种激励,让我健康成长!
中央民族大学03级新闻2班的特困生肖宏鹏在发言中说:“贫困就像漫漫黑夜让我尝尽辛酸,几度失学又几度重返校园,放学后赤着脚跑过条条山岭赶回家,肩上还背着一筐猪草,十几块学费害得父亲一筹莫展,重病中母亲的脸苍白如纸。漫漫黑夜中,我们咬紧牙关,在求学路上艰苦跋涉,一步步终于走进梦中的大学。”
当谈到受助后的心情时,她表示:“我会永远感激你们!像太阳一样驱走漫漫黑夜,给千千万万贫寒学子带来温暖的人们,素不相识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关爱我们的人们,永远感激你们!我知道这绝非‘感激’所能回报,相信每个受到社会关爱的人也将去关爱别人,每个感动于太阳般温暖的人也会成为太阳去温暖还在贫困的黑夜中挣扎的人们!”

他,叫张红如,是刚刚报到的北方汽车教育集团的学生,来自辽宁朝阳市凌源县一个贫困家庭。
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体弱多病,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只靠父亲一人辛苦赚钱来支撑这个家。就在这种情况下,小红如艰难地完成了小学与初中的学业。因为家里困难,他不得不在2005年辍学回家。“这期间我也失望甚至绝望过,但我知道自己一定不能这样倒下去。毕竟我还是父母的希望,我一定要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来帮父亲一同支撑起这个家。”他顿了顿,接着说,“这几年父亲好像一下老了好多。但他还是每天起早贪黑的拼命干活儿,为了赚些钱给母亲看病、还要养活家里的两位老人。”

此后,懂事的小红如便把他的求学梦深深的埋在了心底,开始了打工挣钱的生活。为了能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肖红如顾不上别人的冷眼,始终不停的奔波于凌源、朝阳和大连三地间,这其中的辛酸和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让他激动不已的消息从家乡传来,父亲告诉他可以回来参加北方汽车教育集团的免费学习了。他说当时那一刻,好像有无限感激同时涌上心头。
在品尝了孤独、贫穷和苦难等各种滋味后,小红如变得更加坚强了。他说:“贫穷塑造了他穷不失志的气概、苦难促使他有足够的勇气正视生命里所有的磨难!”有幸接受北方汽车教育集团的捐助免费参加学习,这让肖红如美丽的梦想又得到延续、也更让他又离梦想近了一步。“在所有贫困的人中,像我一样的孩子是幸运的,社会选择了对我们的关爱和帮助。当我们摆脱了贫困,我们会将今天的感激与感动化为更多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生生不息。”
“请相信我,我一定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自强不息,一定会努力。在掌握一技之长后,为将来摆脱贫困学到更多的本领,回报父母、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转)教育公平不是梦
天快亮了
孔子说:“有教无类”。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第三乐,即最高的快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所谓善政不如善教,教育的至高理想,当属“以斯道觉斯民”;而教育的最低要求,仍是这四个字:“有教无类”。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开始筑壕挖沟: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富人与穷人……
什么时候开始,教育的品质要看特权的脸色,要为金钱的魔棒所指挥……
什么时候开始,当代的孔子收弟子时只挑肥马轻裘的子贡,却赶开居陋巷的寒酸颜渊……
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应重返教育的大根本。
我们应深刻体认:没有教育的公平,就无法实现和谐的社会。
我们应深刻体认:只有教育的公平,才能导向和谐的社会。
天快亮了,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富人与穷人,子贡与颜渊,请你们坐到一起朗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恍然间,我竟然也还想到了许许多多的农民,他们辛勤劳作所创造的大部分财富最后终究流进了富人的手中。于是,不禁顿感如今社会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实在有太多太多。农民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种地,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汗水,然而最终得到收益的却仍旧是别人——他们根本就是在为别人劳动、为别人无偿的劳动。我们现如今的社会就是如此的不公?!
早在很久前,我救知道“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的说法,但我想我们现在的社会应该还不是这个样子,它还应该算是可以为全社会的全体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一件事。但事实也同样摆在我们面前“劳动人民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太多太多的价值。但是他们终究也是那么的穷,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付出,却过得比任何人都好——好象“穷人越过就越穷,而富人呢,则是越来还越富”。现在这个社会的两级分化实在是越来越严重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是出了很多的问题了。它现在早已变得不再是以“为全体人民谋福利”为己任;而是一种极为混乱的秩序,只需要为少数人所利用,要知道“富人的天堂其实也就是劳动人民的地狱”。有的人不劳而获,像一些官员、高级知识分子、企业老板(总经理)、富商等等。他们并未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压力,他们也未曾亲手做过多少件好事,却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待在屋里,尽情享受别人劳动所得到了成果。可见,也就是把别人的物质和财富全部流入了他手中,而那些不停工作的人,却也只得拿到一些微薄的工资。那么,究竟是为什么才能让这样一部分人劳动成果流入另一部分人手中?不会使我们的“社会机制”出了什么问题何状况吧?
我想起了那位城里医生的话,这病你看不起。这是什么话,什么叫作这病你看不起?社会本来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生活得好,怎么能置其子民的生死而不顾?这分明不对。农民劳累一生,毕其精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到头来却被社会抛弃,就像老黄牛一样,没有利用价值了,就送到屠宰场杀掉,这不有点残酷?社会与国家到底在扮演一个什么角色?难道不是在拯救人民吗?
我觉得社会的作用本来是为了给全体人民谋求生存的空间,治病理应是免费的,对全体人公费医疗。因为医疗是服务业而不是产业。当人们患病时社会应当立刻给其治疗,这是最起码的谁都知道的事。那件事实在让人非常的痛心,社会的职能的确出了问题,必须改变。否则永远无法成为和谐社会。
现在的社会分化是很有问题的,理想中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就说人的工资吧,所谓生活在底层的人他们是最辛苦的,付出的劳动最大,却得不到相应的工资。依在下之见,最累的最苦的应该得最多的工资,而轻松闲散的少得。不仅要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应当按照劳动要素分配。不能说他是大学生,他是总经理,所以他的月薪要高出别人N倍,大学生
又怎么啦,大学生就应该比别人多得吗?大学生创造的价值就一定比别人多。人们说他们是脑力劳动者,那凭什么脑力劳动者就要比体力劳动者多得,且多出很多倍?人们现在的观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就实在是不敢苟同。“文革”时把知识分子统称为“臭老九”、还有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又成天了把读书人捧上了天,如此让人啼笑皆非。唉,这个世界原本就是“本末倒置”,实在是荒唐得很呢。凭我个人认为,先前所说的这两者全都错了。现在的人们之所以会把读书看得这么重要,无非是因为其经济价值的需要,“出来以后也好赚钱嘛!”但其真是这么重要吗,我看也仍旧是并不一定。一个社会要创造劳动价值,知识当然是少不了的,发展科技人类才有希望,科学技术让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非常清楚。社会也需要有知识的人来为它工作,现在不是在倡导提高劳动者素质吗,让他们适应现在高科技的工作,的确如此。但若一个社会的追求是为钱财而趋之若骛,很显然它就错了。社会之变异可见一般。而正是因为社会存在这种价值观念,人们才会拼着抢着向那条路拥挤。就像人们常提的,高考的指挥棒在转,我们只得随着它转。它要是明天换一面转,我们当然又得随着它换面。若社会的价值观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如果国家说只给知识分子少量的工资,那么可想而知,人们又讨厌读书人了,当然,正因为社会把读书人或有知识的人看的如此之重,人们才趋之若骛,才会有唯有读书高。社会在此地的看法是不错的,或许有知识的人,坐办公室的人是比建筑工地上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创造的价值高,但把其差距拉得如此悬殊,动不动就是几倍、十几倍,有的甚至说是五十倍,听着值让人心寒胆颤哪。毕竟,这个差距分寸的把握,不应该被拉得如此大——太大也就更不公平了,也同样成为了社会上最大的不公。
应该这样说,我从小就对于普天下的所有劳动人民有是怀有某种天生的感情的。每当我走在路上,看到路边拿着铁锹干活的民工,我就会产生一种十分敬畏的心情。倘若可以我也真的很想和他们握手,向他们每一个人鞠躬。每每遇到他们,我总是很自觉地低下头。我觉得我现在的一切都是他们给的,但是现在在我们仍旧还没有能力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外,身下的也就都是只有感谢、深深的感激。我觉得这应当算是一种“同情”,更多的是还要算是为了他们不平等的待遇,感到教育的缺失和感到不公。社会应该给这些真正的创造者应有的回报。
而那些一周只有四到五天坐在办公室里,清闲地工作的所谓高级知识分子,上层阶级,他们固然对社会是重要的,他们或许给社会带来了财富。但他们付出的脑力或体力毕竟是少的,拥有大量的信息量、还有速冻小吃——知识确是一种资本,但却并不是不公平的资本,他们事实是不应该拿那么高的回报的,社会花如此高的代价,我觉得是没必要的。而那些劳动人民,他们才是社会应当关注的对象。社会应当同情弱者,这并不是一个所谓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
这个世界不也应该走向无情与残酷。而应当尽一切可能地帮助弱者,给他们创造条件,机会,让他们生活得好,这才是社会的职责。
剥夺就是剥夺,现在的社会仍旧存在。我宁愿当一个被剥夺者,而绝不愿剥夺者,如果社会坏到无可救药,变成人吃人的社会,那么我愿意被人吃了。我在想,我们众多的同学,以后走出大学校门之后,成为高级白领,或高级技术人员,每个月能拿六七千,或者做得好的年薪几十万,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这无时不让我伤感。我们拿的是别人的血汗钱哪,这怎么不让人心悸?到那时我们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剥夺者,我们吃的穿的用的挥霍的都是劳动人们的血汗钱哪,是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我宁愿去农村种地,也不愿接受这个现实。这是什么现实?劳动的人们,受苦受累的人得不到幸福,而几乎什么都不做的人们却比谁都富有,比谁都过得滋润,舒服,悠闲。他们是在吸食别人的血肉!事实就是这样,我希望现在的社会能摆脱封建社会那种赤裸裸
的人吃人的关系,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深渊!或者我们有一天能改变这个可悲的现实。这便是吾生心愿了。

随北大志愿者一道,支教打工子弟学校
关注贫困生
倾听来自高校贫困学子的心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