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爱亲情:我们不曾忘记

(2006-05-08 01:29:39)
分类: 【我笔写我心】

至爱亲情:我们不曾忘记

 

【鑫言心语】

    朋友,或许在你看了这些以后,已经有了自己的不同感悟,那我就会真的已经觉得很安慰了。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希望我身边所有的朋友们——也就是当代的大学生都能开始和父母进行最真诚的交往和最直接的沟通,一起去真正地感受亲情的伟大和亲情的美好,如果是那样的话,一定将是我最骄傲的一件事!

 

至爱亲情:我们不曾忘记   

  

    有种感情与生俱来, 有种责任无法推却,这就是——亲情!

  升入大学后,我们开始了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生活。全新的学习环境,独立自主的生活给我们的生命赋予了新的色彩与活力,让我们意气风发。可在我们结交新朋友,开创更广阔天地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远在家乡的父母。

  有人可以写几十页的情书却在写家书的时候惜笔如金,还有人给家打电话除了要这要那其他一概不问……儿女逐渐的疏离成了父母心中隐隐的痛,缺乏沟通的亲情之间也出现了日益明显的沟壑。

  春节晚会上一首《让爱驻我家》让许多人感动不已,当我们每个人沉浸在内心的感动和反思时,我们才发现,其实亲情一直在我们心中,它陪伴我们度过生命中每一刻快乐和不快乐。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将心中的话大声说出来,告诉父母,我们爱他们,也将永远记得他们的爱。

  这种外露的不在乎和内心的感激,是当代大学生们面对亲情的真实写照。

至爱亲情:我们不曾忘记

 

  ●来自身边的声音

  “走出家门才真正体会到家的温暖,在电话里诉说思乡之情时,那头一向坚强严肃的父亲的哽咽,让我倾刻间知道父母永远是最疼爱自己儿女的。”

  “任性时会和父母顶嘴,但看到父母脸上尴尬和失望的表情时,心中就会很过意不去,而他们大度的原谅与包容更是让我愧疚与感激不已,于是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懂事。”

  “我从小生活在家庭的呵护和关怀中,父母给了我最无私的爱。但是,我所做的太少了。”

  “以前只知道向家里人要钱买东西,而在去年寒假时“响应号召”式地买回去一些礼物时,父母开心的样子让我既高兴又内疚,原来自己只需要做很小的事就可以让父母感动,但是,我却吝啬得从来都不去做。”

  “有很多时候其实是很想和父母说心里话的,却总碍于某种情面说不出口,害怕被误解或被批评。”

  这些都是我们采自身边同学的话语,尽管都不是至理名言,但在这真实和普通中,愧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家在山西的北航机电学院小刘,以前都是没什么事从不会给家里打电话的,三年前的那次“非典”让他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多么的牵挂父母。自从认识到“非典”的严重性后,他每天都要给爸妈打一次电话,每次接通电话,电话那头的他们总是一副开心、轻松的口气。“其实,我知道那里疫情很重,他们故做轻松是想让我不要牵挂他们。”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清华的大一学生小潘身上。他来自大西北,家境不是很好,弟弟正在上高三,全家仅靠在中学当老师的爸爸的工资维持生活。上学期,小潘花钱不是很节俭,用了2800多元。寒假回家爸爸和好好地他算了一下帐,告诫他这个学期不能这样了,这个学期每个月只能给他150元,而且是按月寄,这样就会有些节制。小潘想,我上个学期花的钱在寝室已经算少的了,这样可怎么过啊?很是不高兴,开学前几天就返校了,而且还坚持不要爸爸送他上车。开学后,他尝试去找了一些兼职,但都没成功。正当他无助的时候,爸爸来电话了,“孩子,爸是想让你花钱有些节制,咱家条件并不宽裕。你明天去看一下存折,钱我已经寄到了”。第二天,小潘一大早就去银行,存折上多了2500元。他赶紧回寝室给家里打电话,“爸,我对不起你......

  其实这样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真的是再普通不过了,只是我们像开始的小刘一样,没有去在意。

 

  ●他们这样理解亲情

  为了寻找如今的大学生们对亲情的理解,我也搜集了好几个大学的校园BBS

  “暖暖的亲情是我心灵上永恒的信念。亲情为筹造一个无私的关怀。每当我在学习,生活,处事。情感上受到挫伤时,是亲情总把我拉到它的身边,安慰我,鼓励我,指导我。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让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温暖,与父母顶嘴后心里的那分愧疚,离家远行时,背在父母身上的行李,一个人独自思乡时的那一串眼泪,快乐与忧愁在电话里的分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亲情。怀着一种真挚的情感,让我们懂得感谢。用一种感恩的心情去学会了解、体贴,知道父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交流可以无所拘束,无论何时,他们都是最好的老师。”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渐渐明白,亲情是一条用血缘连接成的纽带,把我们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大家相互思念,融融的亲情把我们的心拉得很近,很近。纯纯的亲情是我们心魂上永世的寄托。”

  “从小就生活在家庭的呵护和关怀中,亲人们给了我真挚与赤诚的爱意。它把我从幼小无知,带到了一个可以让我自由想象的世界。让我懂得了人间冷暖,世间险恶。这份不了的亲情,将永远是我人生道路前进的动力,这也是我今生一笔巨大的情感财富,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心理辅导》杂志社副主编冯娟老师曾告戒过我们大学生“保持稳定的、持久的亲密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这种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亲情总是放在情感的第一位,是所有感情的最基础的东西。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亲情观,处理好了与家庭父母的关系后,学习工作都会事半功倍的。

  随着社会发展,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逐渐从“家长制”向“忘年交”的角色转换。调研显示,当大学生和父母“产生矛盾”时,八成人会选择和父母“主动进行沟通”,只有13%的学生选择“冷战”方式来解决;当问及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一般会充当什么角色”时,父母单方面给予“忠告”的只有37%,另有63%的父母会采取“像朋友一样和我分担”、“视情况而定”、“作为旁观者,让我自行处理”。

  同时,大学生和父母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感情表达方式也逐渐“外向化”。除了15%的受访者用“电话交流”,另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发Email、发短信息等时尚的沟通方式;绝大多数学生会在“父(母)亲节”或“父(母)生日”表达爱意,送上鲜花、卡片和小礼物。

 

至爱亲情:我们不曾忘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