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津市九完小原址
2014年2月16日星期日下午,雾霭朦胧,春节的气息依然浓稠,我们散步结合小巷探访,来到了文化局荆河剧团所在地,这地方是在现在的红旗剧院广场正对门过来。
这条小巷叫拐子巷,巷口左边(东侧)是一家个体诊所,右边(西侧)是家
“小叫花子餐馆”。小巷进去不到20米,左手边就是剧团大门,南北两栋房组合成小院子,院底围墙下泊着一辆小轿车。大门口围墙的北侧钉着去年新挂的街道门牌“拐子巷
28号”,以及一块条形扁牌,南侧则是三四块条形扁牌,真叫人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单位,许多人都以为不存在单位,居然还顶着这么多的头衔,或者说应付着上面的若干嘘头。
老婆领我来,是想实地告诉我九完小的旧址的,因为前两天找到一张珍贵的津市老地图残部,上面标明九完小在现在的雅馨苑小区南边,好像正是现在九码头菜市场的位置。老婆是个津市土著,她记得读小学三年级时(1978年),从九完小调来了新同学,就知道了九完小的地址,但一直以为很远,没进去过,保留在记忆中。她正在言之凿凿地说剧团就是九完小旧址时,我的一个熟人、剧团的原团长正好来了,热情地握手后问有啥事,我说没事,闲着也是闲着,散步找找九完小的原地址。没想到他是在此住过很久的人,极端熟悉这里的前世今生,主动引领和介绍给我。
拐子巷北往南,总长约200米,连接西河街中段。巷子左侧房舍没有间断,右侧已是残缺不全留下些空场。在剧团南边有条一米宽的小廊,把剧团和以前的旧房分开。旧房打头的一栋就是过去赫赫有名的“大华旅社”,两层楼,过去妓女云集的地方。从小廊廊进去,即大华北侧的山墙走完,大华背后的小廊,就叫曹家巷了,头起的屋墙上残留着几年前的字迹呢。进去5米,左侧(东边)的小院就是过去九完小所在地。1979年荆河剧团搬进来,那时进院北边是一栋两层楼的教室,砖混结构,木楼板(方言叫做木震板);往里走20多米,东边靠南一点的旧房是九完小的教工宿舍,南栋是后来剧团修的“中专楼”,配给当时常德艺校分到津市的学员居住和办公。再后来,教学楼就拆了;教学楼位置现在是一条简易平房用来住人,背景是剧团南栋宿舍七层楼;教学楼位置正对的南边,建有平房,地面上铺了木震板,是演员练功的,房子现在已是居民居住。回望这个九完小院子,场坪整个已呈菜刀形,刀把处三米宽,里头走,是个正方形,显得宽敞一点。大隐隐于市,消失了的九完小,隐藏在市民日常生活的过去里啊。
九完小旧址整个位置,是在剧团正南偏一点点东,也即是在雅馨苑正西边偏一点点南。从九完小旧址返回到红旗剧院广场,你不得不感叹时光的荏苒,青春的美好。下次若碰上一个九完小毕业的学生,也不知道他会补充性的告诉我一些什么新奇的东西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