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何其芳先生的《诗歌欣赏》  4

(2008-05-04 17:01:26)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梦呓语

4、诗人何其芳

   何其芳先生的《诗歌欣赏》的封面折页上有作者的黑白照片和简介:

 

    何其芳(1912--1977),著名诗人、作家。四川万县人,毕业于北京

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著有《汉园集》、《夜歌》、《预言》的报告作品。

 

    我所知道的何其芳只是个诗人,读过他的《预言》和一本很薄的散文诗集,我觉得他很雅致和优美,而且也是怀旧的犹豫。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的一种感觉而已,不一定就是我读懂了。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看到的,总之好像是有人说过何其方是半个诗人,大约是说某某共三个半诗人之类的评说,其中的半个就是指何其芳。这样的高屋建瓴的说法,我现在也想不起来是在何处所闻了。依稀的记得,这是对何先生的及其尊重的“政治性”的批判,就是肯定他的艺术性而对他的政治性不太满足。

    我向来对此种评价是不以为然的。就像在中学时期,学习谋篇古文或者古诗,总是要讲“时代背景”的,(那时的我,对于遥远的时代几乎是没有体验的,因为年龄和经验,就是对现实的社会也不了解啊)老师总是要说这样的的话:受时代的影响和个人阶级局限性,难免……

    古人就是古人,他们不可能说我们现在的话。如果说了,也只能说是他的作品的深刻性和超越性,或者现在时代的某种悲哀以及人性的悲哀。

    诗人就是诗人,也不可能有什么半个诗人。诗人或者作家,总的以自己的作品受人们喜爱来说话,而不是宣传和包装。以作品的流传程度的来评价未尚不可,但时代中的人们也是有其当时之喜好特征的。陶渊明几百年后才得到最高的推重,不就是审美标准的变异,或者说发展导致的么。

    现在的中学课本中选有何其芳先生的作品——《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一般认为这是他向上和明朗化的作品。我认真读过,也是试着朗诵过的,我总觉得作者还是有些没有敞开来说出自己心底的独特的东西,我还是有些不满足。但我这么说,不是说这首诗不好。

    现在应该说何其芳先生是重庆万县人了。四川的万县我是到过的,长江北岸上的一个小城,那一份破旧应该是七十年代的一个缩影,我呢,那是1995年的所见。现在的万县是重庆市所辖,重庆市已经独立于四川省之外成为中央直辖市。三峡大坝工程之后,历史的万县沉入水底,新的万县成为地区级的城市。国家西部大开发之后的2006年春夏,我在长江上看到的是有着现代气派的新的城市,在流入长江的直流口上,东西方向建起了一座大桥,整个城市连绵有十多里长了;在长江上南北飞架了公路大桥和铁路大桥,南岸的建设也显现出大的、现代化的气派呢。只是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诗人的家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