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向往的诗人集会

(2007-05-18 17:23:23)
标签:

谈天说地

休闲

诗歌

诗人

文化

分类: 诗客茶堂

◆五一节里拣到的只鳞片爪 (1)

 

令人向往的诗人集会

 

    流沙河先生读台湾诗歌是很认真的,让人从中受到很多教益,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现代诗人的风度以及诗歌的风度。就新诗的繁荣和兴盛来看,海子死后的大陆诗坛,是台岛往日喧嚣的再版:朦胧诗、崛起的诗群诗歌大展、流派纷呈旗帜林立的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下半身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以及前不久的梨花诗……硝烟弥漫之后是死一般的冷寂,历史竟是如此的相似。然而静静地品咂,大陆的诗歌界,总是有一种文革的遗韵,反倒很是不及台岛诗人们的君子风度,确实叫人唏嘘。

 

    流沙河先生很是具体地介绍了一个聚会:1978年7月1日,在台北全垒西餐厅内,一群现代诗人讨论诗人碧果的诗歌《静物》;诗人们对于诗中的80个“黑”、80个“白”进行发言。我个人读了之后也不对那些“黑”、“白”感兴趣,但正如流沙河先生所说的:“他们那种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人为善的态度与气氛都是好的,值得赞赏。”――彼岛之君子兮,诗歌之香草美人兮!

 

    现今媒体上所见的新诗界是如此的“战斗”激烈,生活中常见的是“烟酒”大战,这就让我解开了一个诗学上的疑惑:一个诗歌现象持续几百年!就不得不要相信诗歌只能是一个蚁团的滚动了——其内部的纷乱、挣扎,其外部的偶然与艰难以及顺其自然。中国千年诗歌的精华流传至今,真得好好感谢时间的绵延!其实稍一怀想,仿佛就有一个曲水流觞的聚会在遥远的时间之中呈现,却实实在在不可再现。所以我说,现今的诗歌创作,对于一些写手来说,无非只是制造一些幻美而已,还能做什么呢?一些人且把诗歌归于娱乐,也是无可奈何。文学本来就是个精美的盒子,经济的眼睛和急功近利的创作者,眼里的盒子大放金子的光芒,有没有珠子,要不要珠子,当然也就不算一回事了――尽管这珠子才是文学的真谛,是中国千百年来诗学追逐和传承的“意”!这亦如台湾的民主政治,会议中喷喷口水、扔扔鞋子、打打架,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谁奈其何?

 

    世界上曾有个玛雅文明,朋友说是在南美,她好端端地发展到极致就消失了,想来应该有道理。消亡都不怕了,诗歌还怕什么呢!我就记得“梨花诗”中都说过:开研讨会我就不来了,摘桃子我就参加,那种劳动还是有意思些。

 

                                                          07-05-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