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月半的“鬼节”
立秋好久了,夏天的感觉依然。凭我的经验,我们日历、报刊开始说春天来临时,实实在在地还正在冬天的尾巴里头,至少还要等一月的时间,才有春的气息。这也恰好是农历要比公历迟一个月的实证。如今秋是立在日历和媒体上的,天还要继续热,冰淇淋照常叫卖,啤酒还在冰了喝。“七月半,放牛娃傍坎站。”年已七旬的父亲说这句俗语也就不止一两遍。我知道父亲是在感叹时光荏苒,今昔变迁;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栓释“全球变暖”的时髦说法。而母亲却现实得多,买了一摞“钱纸”。这世界的事,够的的道道小老百姓管得着的,太少了,即使说说,也是白说,不如不说。所以,入秋以来,念叨去念叨来的就是烧钱纸祭祖的事。
“七月半”到了,从年岁大的开始,就想到了给死去的列祖列宗烧点“钱纸”。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地来了,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地也来了,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的也不得不来。此所谓前传后教言传身教。不是有个“清明节”祭祖吗?俺也说不出多少子丑卯,不是说七月半牛郎织女(星)相会吗?怎地又被鬼折腾呢?想归想,最好别说出口,免得被说成不孝,挨旁人白眼不打紧,挨娘老子骂不好受。
这“七月半”没有个定载的说法,恰如其分地讲,反正现在节日也多,谁都有命名权,不如就确定叫做“中国鬼节”。
2005旧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