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们读诗 |
方君,你好!
你的评论我已读了几遍,感觉你对《巴山夜雨时》优点的分析十分中肯。《巴山夜雨时》之比XX诗为好,经你点拨,给我很大的启发。诚如你所说,《巴山夜雨时》“作者采用了现代和古典相结合方法”“将古今远近糅合在了一起”,“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既古典又现代的境界”。我想这可能也是我喜欢《巴山夜雨时》的理由,也正如你所说的,此诗确实“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怅然的境界”。
不过你所论说《巴山夜雨时》之不足,我倒有些不同意见,你说《巴山夜雨时》“让人感觉也不过是将李商隐一千多年前的渴望,做了现代化的扩展。这样反而失去了一种绵长的韵味”,如果说诗是情感的表达,我不相信情感在诗人笔下写了二千多年,我们还能写出多少新的花样,古人所说的“风月无古 今,情怀自浅深”,“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就是说在情感与意境上,我们其实 是无法避免与古人撞车,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诗人得要有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自己最真实的存在之体悟,却不是人人都能行。我从《巴山夜雨时》里,体验了他的一种体验,而他的这种 体验,又是从千年以前的李商隐开始生发,他体验到了古人,而我体验到了他,这就越发给人一 种厚重之感,不飘浮,实写出了自己内心里很真实的东西。我所体会的《巴山夜雨时》之“绵长”,可能在 这里。而我们反观XX诗,那些程式化的语言,就无法负载起他的内心之重,如果他体验到了一种 内心之沉重的话;我们读那样的诗,就感觉那情感是多么肤浅,他内心的许多东西好象都没有挖掘出来,如果他有东西可挖的话。你所说的XX诗“感觉起来感情上有些失真”,是因为他还没有真正触摸到那源于内心的一种痛,或至少是没表达出来。所以我说他是肤浅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