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老朋友关于歌词《巴山夜雨时》的通信  一

(2006-05-18 19:31:22)
分类: 我们读诗

                关于歌词《巴山夜雨时》   (通信  一)

 

 

居士,你好!

 

       《巴山夜雨时》,从少年时不懂巴山夜雨的离愁,写到中年对巴山夜雨的切身体会,然后抒发一种渴望相聚的情感。诗以巴山夜雨起兴,从古到今,由远及近,最终归结到既酸且甜的滋味。这种滋味,是久别的离愁、是相聚的渴望、也是对古人情感的一种认同。作者将古今远近糅合在了一起。古,当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巴山夜雨;今,当然是作者当前的相思;远,当然指山水远隔的妻、女;近,当然是巴山的土地及雨水。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怅然的优美境界。再加上作者用词采用了现代和古典相结合方法(如,雨是那么稠,风是那么骤)以及和千年之前巴山夜雨同中有异的描写(如:我的窗无烛。李商隐的是有烛。),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既古典又现代的境界。

  《巴山夜雨时》诗的不足在于,用巴山夜雨总括全诗,虽然有自己的情感抒发,而且其中也有自己的真情流露,但是让人感觉也不过是将李商隐一千多年前的渴望,做了现代化的扩展。这样反而失去了一种绵长的韵味。虽然作者说绵长醇烈如酒,实际上也还是很直白的表述。因为以酒来比喻情感的滋味,恐怕在现代诗歌中已经是司空见惯了的吧!我个人以为,现代诗要写好,不能用古典的方式来进行了,或者说,可以从古诗中受到启发,但不宜用古人的意境来结构全篇。这样做,虽然可以在意境的营造上得到一些便宜,但总归也还是古人的创造。

       另对于XX的诗,我不好说什么。我今天又读了几遍,感觉一般。这一般大概有两个原因,一,这篇东西比较机械化,到处都充斥着诸如:定格,花朵的温暖,缤纷而潮湿的梦里,等等一些别人用过太多的甚至用旧了的语言;从语言上来说,这首诗,没有《巴山夜雨时》那么恰倒好处。二,这首诗构思比较凌乱,从头到尾缺乏层次感,所以感觉起来感情上有些失真。

       我对新诗也是门外汉,平常也很少对新诗说些什么,更不用说品评别人的作品了。今天忽然一时兴起,写了这些,很杂乱;都是瞎说,你看了就好,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刚刚写好,自己还没来得及看,就发给你了。我自己不想再做什么修改了。因为一旦修改,我敢保证,半个小时之后这篇东西就不复存在了。这篇东西有点四六不靠,有前言不达后语的地方请你原谅!
 
                                                 方杜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