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那边的歌--2、湘西的石头

(2006-05-12 18:50:38)
分类: 旅行日志

湘西的石头

 

 

湘西是个多石头的地方。湘西的石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次去,都有这样一种感受。

在猛洞河的游船上,看两岸的石头,那一山一山的绿树、翠竹、云雾,都是些石头撑起的伞盖。河两岸的危岩馋壁,象两道陡直的墙,保护或挟持着猛洞河平缓地向下游流去。岩壁满脸写着岩层的历史,给秀丽的猛洞河景色带来了一丛阳刚气息,并且老让人走神到长江三峡去。偶见一条捕鱼船泊在岩壁的背景下,使人顿感是一幅再好不过的油画。虽然山壁是个巨大的平面,却那么有立体感和深度。船也被石头同化成一块突兀的小石头,竭临绿水。那些岩石显现出来的笔触,仿佛可以看到那平面内的东西,看到山的全部蕴含。多么凝重的石头啊,仿佛有史诗的沉甸。

巨石斜倚在两峡间就成了那画道的人,钻过永顺的不二门,再爬上山来,峡入眼帘的那几块,不,那几堆,也不,那几丛石头。怎么来形容呢?我几乎一下地法说清楚它们是几块还是几堆几丛。高不过丈许左右,恍如人工雕琢过一般。我每挪动一下脚步,看过去就是另一种情形。那些你能想象得出的石头的形状,都包含在这里了,那些你平常见到过的假山盆景的造型,全都汇集在这里了。简直是太“横看成岭侧成峰”了!我不禁产生出这样一个怪念头:如果把全世界的所有雕塑家汇集起来,也许不能想象出这么多琢磨石头的造型。我又想,如果把这里的石头随便切割那么一块安置在纽约或巴黎的街头,也会成为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雕塑的。这是些玲珑得近似魔幻的石头啊!那天,正赶上湖南电视台《野火》剧组在这里拍外景,他们不也就是冲着这些石头来的吗?

张家界的石头就更奇了,有时一座山就是一块大石头,拔地而起,把几棵高大的松树都举成了小草,耸入云层,沐浴在雾的云海里。石头的形状千姿百态,有棱有角,亦如伟丈夫一样的性格,因而人们也就冠以了“南夫柱石”、“定海神针”、“神鹰”、“金鞭”的名称。在慨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的同时,你会倍感个体的渺小,从而焕发出一种

生命的力量,勇敢地攀援在曲折向上的石阶上,去征服一个又一个山顶,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欢悦。的确,湘西的石头有它的力量。

索溪峪的黄龙洞,里面的石头换了种滋味,全是圆滑的。如果你从十里画廊或西海下来,从那些挺拔的石林中下来,便如同沉入 地下龙宫,迷朦的灯光中,有龙王的幽灵会在这些竖立的钟乳石林间弥漫,一种神秘幽幻的氛围便会从石头中潜潜而来。空气是湿润的,空间被彩灯的光束切割成各色的。游客的长队,连同他们的思想也以龙的方式在整个洞中游来游去。有青凉的小水滴不时从头顶的石穹顶滴下来,叮咚叮咚地响。一幢幢积淀而成的高大石笋,远看是往下探着的龙头!走近细辨,形成的沙纹模拟出思维的层层波浪。我望着、抚摸着这些未见天日的石头,猛然省悟到我这是在触摸一种凝固的时间!时间在这里以一滴又一滴再一滴的水的形式,无限地延续,在每一滴水中沉淀、积累、凝固、层叠、下坠。有什么比这石笋长得还慢的呢?然而,现在它们赫然在我面前,有的几米长,有的甚至丈多高、几十米高!黄龙洞里头很静谧,很肃穆,周围的所有钟乳和石笋,似乎在以一个苍老又遥远的声音对我说:“我是几千年!”“我是几万年!”“……

上面所说的这些石头,它们一个个太大了,也许会给人启示的同时给人一种压抑。当我步入边城凤凰,拜访了沈从文故居之后,在城中的天王庙里看了石头盆景后,我才发现,那些组成巍峨大山的小石头,也是美的。在那间展厅里摆满了石头,这些石头仿佛就是刚从山上或者溪边拣来的。作者略作修饰,而且是生怕破坏了它们的自然之美的那种修饰。在点缀其间的小船、小树或小房舍、小桥的衬托下,比例的世界居然活脱脱地再现了厅外大山的风姿!且光游动在盆景石中,又仿佛举步攀走在湘西的山岭之间了。这些小小的石头活生生地告诉我。湘西的石头是有生命的,不管它们联合在起构筑成高山秀岭还是单独地生存在某个地方。

然而,陈列在展厅里头的湘西的石头,必竟是很少的。因为湘西的石头不是为展厅而生的,湘西的石头更多的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山上,在溪中。湘西的吊脚楼是很出名的,但吊脚楼前扭着细腰的石板路不能遗忘;垒吊脚楼宅基的石头不能忘。有时也采来溪河的卵石垒宅基,一层层卵石垒起来,点组成面,面构成体,稳稳当当,十分牢固,很有韵味。有时还垒起一道篱笆墙,把吊脚楼环起来,那些曾在山间溪流中游动过的石头,便给吊脚楼又增添了不少诗意。一层层梯田在田坎也是用石头或卵石垒起来的,从山脚到山顶,一座山又一座山的。我还看见有的山民用薄薄的页岩当瓦盖房顶。人们在充分发挥石头的作用,石头在服服帖帖为人服务,湘西的石头与人,无处不是同在。 

在天子山,我看见了一个极简单的大石头变小石头的“加工厂“——山坡上的一架碎石机,在震耳欲聋的响声中,一个汉子和一个女子在劳作,石头就碎裂成了铺游览道和铺铁路基的材料。穿越湘西的铁路线上,大石块砌成路坝,再厚厚地铺一层这此小石头,就能承载着一列列西去东来的火车呜呜地驶过。我在一个小站的黄昏里散步时,踏过这些碎石,思考过这些石头为什么会从山间、溪峪中走出来?思考过这些石头为什么会甘愿由大变小?是因为它们是有灵魂的,懂得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还是因为它们朴实、憨厚,没有一点奢望?

我不知道我的思考是否深沉,也不知是否含有某种哲理。只是在湘西,不管你思不思考,处处都有默默无音的石头为你呈现。

面对着石头,你不能不思索。你会禁不住要告诉你的亲朋好友:到湘西去看看那些石头吧!

记得在猛洞河上,身边有个友人说,回去后一定要象湘西的山石层叠一样,垒出一篇没有贵族气的散文来。我想只要他真正感悟出了湘西的石头,一定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