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张老师走上台来的时候,我双手合十以示欢迎;
我笑着问她:“您看我这动作是模仿谁呢?”
几天前,得知《非常接触》准备请张少华老师录制一期节目,内心很是期待。大约两年前她作为嘉宾参加过我主持的一档装修节目,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给我留下两个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很开朗的老太太,作为节目而言,她也是一位非常好的嘉宾——任何一种形式的谈话节目,都喜欢能“说”的嘉宾。
坦白讲,平日几乎不看电视剧,所以对张少华老师演过的戏基本上都是两眼而一抹黑,《我的丑娘》倒是看过一集半集,主要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是我一哥们唱的——侯旭。
当然,即便如此我对张少华老师的表演风格包括演技也算了解,何况,老太太亲切感十足,像是所有人的“母亲”或者“奶奶”;何况,我们还有过一次合作。
录像前一天晚上,当期节目的编导突然给我打电话,语气听起来格外紧张,原来刚刚她在电话里和张少华老师沟通本子的时候,老太太有点“不太高兴”——认为内容都“太陈旧”了,很多内容都在此前一系列类似的访谈节目中“说过860遍了”。
可以想象:假如嘉宾以这样一种“抵触情绪”参加节目,怎么可能有好的效果呢?我对编导小妹说:“你跟张老师说,就说我们不按照本子来了,她想聊什么就聊什么,我陪她随便聊……”
放下编导的电话,我就把之前发到我手上的节目本子撕了扔进纸篓;然后在网上搜索了老太太作为访谈嘉宾参加的两个节目的视频——一个是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还有一个是郭德纲主持的《今夜有戏》,大概用了一个小时看了一遍。说实话,我要是老太太,我也觉得有点烦,两个节目很多的谈话内容都是重复的。
正常情况下, 张少华是一位著名影视演员,采访内容必然应该以其演艺生涯为主,同时她又和许多大牌演员合作过,经她之口说说那些大腕儿的那些事儿,也当是观众感兴趣的部分,但显然,这些已经被说尽了,也是老太太格外反感之所在。
……
昨天下午1:30,我空手走上舞台,我很开心终于有这样一次机会,可以和一位嘉宾进行一次“没谱的漫谈”,我将这样的访谈定义为“自助形访谈”——选择权给予嘉宾,嘉宾想聊什么我就陪着聊什么。于是,我们没聊评戏、没聊电视剧、没聊明星大腕,没聊演艺圈……聊得都是张少华老师最普通的生活。
用张老师自己的说法:她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南城老太太。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聊得很开心,观众听得也很开心,笑声不断,老太太展示出其无比可爱的一面——直率、坦诚、善良、勤勉……其间,小孙女出场给她画画,画了一朵盛开的鲜花,带五官表情的,说是“希望奶奶永远像花一样美丽”。
老太太因此笑得合不拢嘴。接着,小孙女又表演了唱歌和芭蕾,张少华老师自然也兴致高昂,即兴来了一段东北大秧歌,扭得那是相当的带劲儿。
张少华老师的老公也陪着孙女、老伴来到录制现场,原本没有出场亮相的计划,但老太太聊得高兴了,刚好孙女又爆料“奶奶最大的缺点就是总‘打’爷爷!”,场下的编导也就不失时机请“爷爷”登上了舞台,这下好了,张少华老师温柔、甚至有点害羞的一面,也浮出水面了。
可爱的老太太平日在家经常下厨房,最拿手的是红烧肉,现场不能生明火事先也没买肉,
一次开心的谈话,我以为“真正的访谈”就应该是这样的——自然,随性,真实……
因为,人更关心的是“人”的生活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