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队高洪波亚洲杯体育 |
高洪波赛后总结两点:1,中国队比赛中踢得“不太自信”;2,中国队现在出成绩“不太现实”。
问题在于:“自信”从来都是要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之上啊!
0:0,像一双空洞的眼睛,折射着高洪波同样空洞的理想。
最初要像巴塞罗那那样踢球,最后只像巴勒斯坦那样无力——世界排名第93位,亚洲排名第13位的中国队,所有的理想被现实搓成一个泥球。
事实上高洪波成为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那一天起,就一直生活在某种错觉之中。他认为中国队比其当年所带的长春亚泰实力更强,理应踢出比当年中超冠军长春亚泰更漂亮的足球,他忽略了一点:中国队的对手同样要比当年长春亚泰的对手实力更强。
中超是16支球队,姑且认为亚洲也只有16强的话,那么中国队亚洲第13的排名,意味着中国队的整体实力仅仅相当于中超刚刚保级的球队,比如青岛中能或者长沙金德,你能想象上述两队在中超里以华丽的战术打法示人吗?若不靠防守反击、不靠死缠烂打,上述两队还能在中超占有一席之地吗?
高洪波偏偏不信邪,偏偏要让中国队踢一种技术含量更高的足球,理想升起,散落一地鸡毛。
39、45、47、96……这是中叙之战中国队场上球员的号码——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支国家队在参加一场正式的国际A级比赛会以这样的情景呈现,让人还以为这是一支篮球队或是橄榄球队。虽说个中有历史原因,但也恰恰反映着高洪波全然抛弃了中国足球的历史——该抛弃的抛弃了,不该抛弃的也抛弃了。
技术、战术、体能、心理,决定一场足球比赛胜负的四大要素。中叙之战,中国球员的技术比对手更出色吗?战术比对手更清晰吗?心理比对手更稳定吗?答案都是否定的;惟有体能稍占上风,换言之,若再没有点体能优势,中国队都可以为逼平对手敲锣打鼓、喜极而泣了。
一言蔽之:高洪波为中国队所设计的所谓技术流打法,既不符合中国球员的生理——僵硬,也不符合中国球员的心理——脆弱。没有实事求是,更没有以人为本,如此与规律背道而驰,未来前景又在何方?
赛后高洪波的总结归纳为两句话:一是球员比赛中踢得“不太自信”,二是球队现在出成绩“不太现实”,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好说,但足球场上笃定是先有成绩方才有自信啊。
一场只关系到是否能在亚洲杯外围赛小组赛出线的比赛,中国球员就已经噤若寒蝉,充分表明中国球员或许永远也做不到在关键比赛中从容不迫,这很悲哀,却也是现实。于是,中国球员只能在一种符合这种脆弱心理的战术下,才可能相对充分地发挥出自身水准。简单形容,这种战术就是越简单越好,千万别复杂,一复杂意味着环节越多,环节越多意味着失误的可能性越大,失误的可能性越大意味着心理包袱越重,心理包袱越重意味着越不会踢球。
叙利亚人真的比中国球员更“会”踢球——踢得显然更合理,更有效。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场比赛中国所创造出的大部分进攻机会,基本上都是胡踢所致,此前高洪波潜心打造的战术,效力几近全无。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手指头跟擀面杖一样粗,还能绣花?
既然手指头像擀面杖一样粗,就索性握成拳头胡抡好了。中国球员不是比对手高大吗,那就多用脑袋砸啊;不是比对手跑得快吗,那就撒丫子冲啊。
爹妈给的天赋都不用足,非要东施效颦,岂不自寻烦恼羞成怒?
套用一句网语:现在谈理想,已经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