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乐活-《可以这样乐活》-连载 第二章(6)
(2008-07-07 14:12:46)
标签:
环保有机食品绿色制造可以这样乐活英国杂谈 |
我们喊了多年绿色食品,但是否比较认真地对待过?我想日益增加的需求性食疗,一定会刺激消费市场渐渐改弦更张,有机食品小铺即将出现,而有识之士乐活族必定是第一批消费者。不信的话,看早行几年的台湾有机业者,这些年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已经培养出可观的消费人口。既然意识到必须用行动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了,而我们现在也有了庞大的亚健康族群,我看还是在服药物之前,先从食品下手为妙吧!
这里首先要把环保食品等级差别做个简单说明。无公害食品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普通食品都应达到此一要求;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简称化肥),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不得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就本质而言,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故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第三,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总之,生产有机食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度要大,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持、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
英国早在1946年就实施有机认证,但目前国际有机认证顶级标准是德国的迪米特(demeter),凡领有demeter标章的产品,代表在生产的每一步骤,从农耕、加工到包装等,均遵照“自然活力农耕法”(biodynamic
agriculture)。天津天真园便是国内第一家采取此认证标准耕作的有机农场,非常了不起。
看到这儿,就明白光是食物原生态的栽种即如此讲究,对于好食材还能不善加处理吗?若食材开始就先天不良,而后天烹煮还雪上加霜,那我们就没法善待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了。所以,我们在消费端就应该多多选购有机食品,然后,进一步发展有机食物料理。事实上,这一类书都买得到。希望很快我们能看到一个教大家制作有机养生和食疗食品的电视美食节目。唯有如此,我们的绿色与有机农作,才可能发展出越来越广大的耕作面积,有机食品店也会普及,真正做到“民以天为食”,采取自然饮食的生活方式。
环保是我们熟悉的口头字眼,但是真正在个人意识乃至于行动上落实,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还没能做到。我们的广告信息量是如此大,无论公交车站站牌还是车厢里,马路边的电子看板还是计程车上的小荧屏,无不充斥着各种消费资讯,谓之视觉暴力都不为过。所以,我们有两个层面需要检视,一是无止境地消费带来的污染和回收问题,二是绿色制造在这其中所占的比例为何。
有一说,继蓝领、白领、金领之后的“绿领”,正是比较有反省能力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开始反思是忙着追逐做时尚品牌的奴隶,还是走向个性化,同时担负起保护环境的尖兵角色,并宁愿多支付一点成本选择绿色品牌。看来他们应该是中国乐活族的主力军。假设有1
000万乐活族人口,他们可以占到一半以上。
谈到品牌,或许我们应从“无印良品”开始。其实“无印”的日文原意就是没有花纹的意思,用在店名则成了“无品牌”。反讽的是,它自1983年在东京开设第一家旗舰店后,就以自然或再生材质,还原物品本质而获得消费者青睐,至今不衰,变成无声胜有声的经典品牌,而且具有乐活典型式的消费链,产品达六七千种之多。
因此,希望我国的绿色制造也在创造绿色品牌上能够独树一帜,特别是在“Made
in
China”产品纵横全球的优势下,如何跨跃式发展,建立起乐活产品形象的产销链,必将对我们的产业升级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英国国民品牌“美体商店”的所有产品都不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材质均可以再生,这点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至于如何支持绿色制造、扶持绿色品牌,大前提在于有一群关注自身健康并爱护环境的先觉者,付出比较高的消费代价,建立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的不是扩张性消费,而是自然材质品不需要通过时尚流行去刺激消费,相反,还永远不会过时,包括耐看、耐穿、耐用,渐渐地横向拉开消费阶层。如此,参与的绿色制造业者就会更多,成本自然降低,构筑出一个良性循环的消费环境。这点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消费者共同努力的。
例如,汽车可以说是上个世纪的最大污染源,到21世纪,大家都明显感觉到暖化带来的后遗症时,有乐活汽车之称的丰田普锐斯,以其混合动力的创新设计得到市场肯定。据说它一年能节省950升汽油,相当于75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接下来美国通用汽车,中国的奇瑞、比亚迪,也纷纷推出环保概念车。在2006年的巴黎车展上,多功能节能环保轿车成了最大的亮点。我们需要汽驾者为节省能源和降低污染做出双重贡献。
事实上,乐活产品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而且创造性十足,这正是LOHAS原创者所提到的文化创意(cultural
creatives)。像瑞士Freitag品牌环保背包用洗净的货车油布做整个背包面料,报废汽车的安全带成了背带,回收自行车内胎封边。还有美国Patagonia品牌大量回收旧衣物和可乐瓶,重新循环制造成新的聚酯物料做外套,13年来,大约有8
600万个可乐瓶被他们回收再利用,制造成休闲服装。
绿色产业,或直接就以乐活产业来看,整个比例是在逐渐上升中。台湾2005年就统计出有20%的年成长率。知名便利商店“7-11”甚至以乐活概念为中心,结合音乐、市集、创意产品、生机环保饮食及乐活生活模式,举办2006
urban simple
life简单生活节,展现了十足的文化创意呢!同时,他们认为现代企业不再只有单一的经营窗口,而是必须以符合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竞争目标。再者,今天不具社会责任的经营方式,已无法对全部市场做交代,因此在环保及绿色企业的概念下,又延伸出更深一层意义。这种注重环保责任及健康概念的消费意识就变得相对重要了。
无论如何,环保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了。包括厂商、企业主在内的消费者,大家一起支持绿色制造,扶持绿色品牌,共创乐活生涯吧!
我不是建筑专家,但知道节能住宅已经是大势所趋。一位在德国从事建筑工作的友人告诉我,那里的住家房子大部分都是住户自己盖的,所以凡是对生态环境特别重视或者属于过敏体质的人,都会尽量采用有机建材,不过她也坦白说,由于造价高,确实很难普及。
其实这个要看我们每一位消费者是否有坚定的节省能源意识,从自己开始就节约水电,宁愿花高一点的钱购买绿色住宅,包括墙面、屋顶、地板强化隔温设施,可减少依赖空调,少排些二氧化碳,自然对整体环境有帮助。如果市场需求产生,建筑开发商就必须投市场所好,多兴建节能住宅。
事实上,北欧国家如瑞典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大力开发节能建筑,现在技术上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标准。目前出现的被动式节能住宅,其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沃尔夫冈·费斯兹博士和瑞典建筑构造技术专家波·亚当斯教授,于1988年共同研究界定。它们采暖所需的能量由风力、水力和太阳能光电设备提供,不再消耗石化燃料,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要获得适宜的室内温度只需要极少的能耗,也不再排放二氧化碳。现在已有550多座建筑(住宅、办公以及公共建筑)按照被动式节能标准建成,这个数字以每年一倍的增长率不断扩大。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报告》指出,2004年完成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和2005年建成的清华超低能耗示范楼,都显示中国在搭建高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平台方面,已经步入国际先行行列。而且这样大集成度,以真实建筑为尺度的实验性建筑本身,即使在先进国家中也非常少见,为我们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报告中提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万科深圳某楼盘进行过有关绿色消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泛绿色产品(节能电器、节水器具、可再生产品等)的关注度正逐步提高,绿色消费的观念初步形成。相当数量的受访者将生态价值上升为购房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1%至10%的价格涨幅可以被普遍接受。
换言之,我们正逐渐从节耗观念上步入消费变革。近年夏天的“26度空调行动”就是一个落实节能的典范。而在国际乐活行动中,环保是个核心,大家都知道抢救地球迫在眉睫。有专家说,中国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要达到欧美国家的生活水平、GDP水平,所需要的资源必须由三个地球来提供!不用说,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中国1
000万个乐活人的存在意义,是否至少三倍于欧美的乐活人口呢?的确值得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