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乐活-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路
(2008-06-30 09:53:19)
标签:
静心营高考高eq家庭华德福教育emba教育 |
分类: 父母教育 |
刚参加静心营回来,愈加感到试着善待自己与别人的优质人口,应该可以慢慢增加了,因为大家都被自己逼到极限,必须回头找出口啦!其中好多位女性仅仅三十出头而已,她们已经意识到职场环境琐碎的轮转,又带着不能好好处理家庭关系的内疚和焦虑,让我看到花样人生不该这样度过的啊!便想起时值奔赴学习生涯最后一段-高考或考研的热锅家庭,不也是整个家族的焦躁源头之一吗?这两段过程对年华正茂的年轻人来说,是没底地消耗,我们是否就从“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路”解放年轻人和他们的家庭呢!
好好读书看似为找到好工作,好工作看似享受物质生活,追求物质生活却往往牺牲了健康作息、家庭时间、交心友谊和社会关怀,导致常感孤单、空虚,近晚年时又忙着付钱给医生,和追悔着人生意义究为何?结果只是为苟延残喘日过一日,似乎一整个生命品质都处于低下状态。
而现代人则已提早到儿童阶段,就老把“无聊”、“郁闷”挂在嘴上了,年轻人更是许多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各种亚健康数据已经让大家麻木不仁,人人在迷宫里,用各自最大的力量欲求得一点快乐而不得。如果我们有些人觉悟到这点,愿意试试看给自己或家人一个新生的机会,勇敢地把分数、考试、学历都视若无物,那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呢?
在华德福教育系统里,它是彻头彻尾地培养一个高EQ家庭,首先父母认知到应试教育走到死胡同里去了,不愿孩子的童年被书包压垮,敢于向大流说“不”,因而将孩子送到华德福幼儿园,但很快就发现,原来真正需要学习的是父母 和老师,他们在一起共修重新认识生命、认识大自然的力量,使得孩子在学校或者家庭,都在一致性的人本环境里,没有错乱和无所适从,也不被压迫做一些死板的功课,而是随时随地从生活中学得自在、自信、自得,却不失节度。
这点点滴滴恰好是我们当今教育的盲点,拼命读不能活用的“死书”,却不知道如何与异性谈感情,为什么要结婚,怎么当父母,人际关系为何,身心健康的原理,大自然意味着什么等等,如此忽略情智教育,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怎会提升?社会又怎能和谐呢?连一些实用的基本工作技能,都得再花大笔钞票去读个什么MBA、EMBA好像才管点事儿,而这些教的,恐怕更多是得面对情绪管理等问题,荒谬不?
所以一个孩子延续十几年的学习历程中,我们大可以轻松看待高考,父母若对此无知或恐惧,就自己先学习破解原因在哪里,同时放手让孩子的天赋自然呈现,并且相信每个生命都自有他的出路,因为我们每个人只能先管好自己,说白了,许多已经衣食无忧的若仍属于不学习、不读书的父母,就很难身教孩子,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