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五颗子弹仁枪慈悲心暴力美学文化 |
分类: 博客乐活学堂 |
博客乐活学堂
前天《五颗子弹》上海首映会我躬逢其盛,片名一打出来,我就被英文译名《Gun of Mercy》(仁枪)给吸引住了,整场在狱警老马押解三个犯人安全移监、伴随着洪水的近身威胁中,让人没有喘息空间,娱乐刺激的效果十足,但也难得的呈现戏剧张力之外的人文关怀,是值得回味的好片。
回看我才写的“每个凶犯背后都有悲情故事”博文,尽管片中对三个犯人的犯案背景简单带过,却都可以看到他们是在整个大社会酱缸文化里的小人物,无非落在贪嗔痴这块上,的确需要我们用慈悲心,看待法治不外情理的真实人生,而非简化的“杀人者死”、“罪不可赦”。
于是老马携带五颗子弹的去处,就变得格外引人注意了,结果都在躲避洪流袭击过程中,以及威吓试着逃跑的犯人之际,终以为了拯救生命而非摧毁生命“消化”掉了四颗,最后一颗成了悬念,影片结尾才看到含在老马的口中,固然他本来就不是“执刑者”,但在乱局中为维护法律“正义”和正当防卫,只要配枪的军警,往往被赋予“格杀勿论”的权力,老马反而在侠义中表现出人道精神,故谓之为“仁枪”。相对的,犯人的反社会性格也有了人性本善的回转空间,让我们看到“仁爱”总归是所有问题的终极化解良方。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 王一川教授评价说“这部影片把国家意志、社会稳定、人性颂扬,附以儒学的伦理精神,提炼出‘仁爱’的主题,在以往的同类影片中很少看到。”而警匪片兼灾难片确实是中国电影里,少见的重在通过情节宣扬人本,应该也是处处刀光剑影、血腥残斗,所谓“暴力美学”电影当道的反思范本。今后地球灾难不断毋庸置疑,惟有正念仁心才可能缓解之,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电影,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观众看后还能丰富的讨论与赞叹。
附提一点,剧中洪流追赶的情境压力贯穿全场戏,是否看出来泥石流是我们肆无忌惮破坏环境后,大自然反扑的典型?尽管是采用特效制作如此壮观的场面,但并未夸张真实景象,这些我们在很多纪录片里都看得到的,其实包括好莱坞诸多灾难片,均预示我们如果再不收敛欲望,整个天地人关系链破局,天灾人祸定会一环扣一环地迎面扑来。
因此,从五颗子弹省思人际仁义,从洪流中省思道法自然,这部影片可以提供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一个故事、一部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