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放牛班的春天家庭会伤人乐活学堂教育 |
分类: 博客乐活学堂 |
博客乐活学堂
这部2004年放映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很快就有了口碑,其实情节非常简单,一个收留“问题儿童”的寄宿学校,遇到一位班主任通过组合唱团而“驯服”了学生。但我想重点应该是提醒成年人再次省思:每个生命都值得关照,而且充满了可能性,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顽劣的表象,就施以惩罚或恶意离弃。
“放牛班”是我们社会对坏学生的虐称,我很反对如此标签化,就如我本周六博客乐活学堂将探讨的《家庭会伤人》这本书译者所说:“家庭~我们一生的起点和最深的梦乡……伤人的父母往往也是曾经受伤的孩子。”任何一个人都是带着成长的烙印各如其貌,没有天生的坏胚子(前世因果例外),当我们鄙视“放牛班”的孩子时,更多的是应该想到他们的父母,究竟对孩子做了些什么?而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期又遭遇了些什么?
所以我坚信要关注每一个生命,从这个起点开始进化,就不会继续一代代人的悲剧,正如片中那位不起眼的班主任,眼看着校长暴虐无度,使得孩子们变本加厉地作恶,而用自己的音乐才华,组织儿童合唱团,让音乐化育孩子心性,也发掘出有各个长才的孩子,让他们从低自尊振作起来,恶作剧自然慢慢减少。
片子没有夸大的戏剧张力,轻描淡写中恰恰反映人性的纯良面,而音乐这个介质,安定了整个场景,听到那个如天籁般的歌声,体会孩子天使般的灵魂,为成人者,能不潸然吗?我们到底懂不懂得善待生命啊?那个情绪常常失控的校长,可能是最需要心理治疗的对象,而不是看起来坏坏的孟丹,动不动就被送进管教所,最后逃出来以暴制暴,一把火烧毁了校舍,这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
不只是为人父母的家长,学校教育者更需要人文素养学习,其所影响从几十人到千百个都有,因此我常说最必要精进个人成长的是中小学老师,学生总是敬畏老师,不一定把父母当回事,却相信老师所言所行,而“放牛班”却是对孩子二度伤害,为人师者今后肯定要谨慎从事,不能一丢了事,公余则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自身教开始化育学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