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草莓族儒释道教育 |
分类: 父母教育 |
现在孩子脾气不好没耐性,是成人们(如父母)组成的社会,一直传承着压迫人的价值观,譬如“不好好读书就去讨饭”,却无知于好些个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都不是应试体制里的好学生;又如一边骂“你这么懒,将来谁敢娶(嫁)你?”,然后一边把孩子该做的事全捣什完了,还给了他们一堆钱“带在身上!免得跟不上人家,让人家看不起!”。
近百年来,我们代代相承的价值观文化在短短地维新变法后,就没有好好梳理过,致儒释道精髓鲜少有发扬光大的,反而在邻国韩、日还看得到多些,而抱残守缺的倒是不少,且多“礼失求诸野”,处处可见大声喧哗,面红耳赤的争辩、对骂,要不事事都拿来批评一下,眼里绝少看到美好的一面,所以整个社会很难感受到“礼仪之邦”的光辉史迹,这种社会氛围带给孩子的,当然就是遇事争吵,行为粗鄙变得自私,情绪焦虑浮躁。
而另方面,大家又把百年来的动荡不断,造成自身教育和物资匮乏的恐惧,尽朝向极端的索求以为满足,最后当然只有往下压迫孩子了,结果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他们身上,而看不到孩子各有天性、禀赋不同,正如孔老夫子说的应该“因材施教”,光这点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就没把夫子言落实了。
孩子们面临齐头式的刻板体制,当然有些会适应不良,而成为大人眼中的“问题孩子”,我怎么看都是无知大人所培养出来的,朋友已经是医学洋博士了,说起教育上中学的儿子还是满腹苦经,她算是有些教育心里背景的母亲哦,但就是自己还“进化”的不够,屈从在整个大盲流里,而忘了尊重生命个体的价值,是多么重要的“人道”教育。
另还有个集体现象,就是成人们普遍的不再学习,也没有个人的生活情趣,所以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周边人身上,努力照顾、服务他们,然后靠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和其成就为自身价值,但是多难如愿,因为其他人也习惯去指使别人,一不顺心,就彼此抱怨、受伤不断,我们孩子大多在这种混乱的人文环境里长大,既没有独立的人格养成过程,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遇到压力和问题自然就像草莓一样弱不禁风,说透了,不都“得力”于父母教育吗?
哪一天当我们可以无视于“别人怎么看”、“别人怎么说”的时候,就是自己先具备有独立人格了,然后用自己的学习态度示范给孩子看,不用唠叨、打骂,孩子自然熏染地会比父母还好,因为他们可善用的现代工具比大人更强、更多元,不信试试看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