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性别界限双性恋者文化 |
分类: 女性成长 |
这个话题得谈到处于性别界限越来越模糊的21世纪,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在职场角色及家务工作上,渐渐都向中线靠拢,更多是采交叉分工的,所以在耐受力和性别形象上差异化就越来越小,也就是个人性别取向乃至于选伴取向,都可能产生一些流通性,从大方向来说,强调男女两极化性别特质已经过时了,小范围来看则性别取向自由度更高了,最终讲求的是无关男女的个人魅力。
“TOM BOY”在女同性恋族群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而我们一般称“假小子”,无论指的是外在装扮或者为事实上的女同志,总归现在社会还绝少坦荡荡大量论谈她们,所以我姑且用“TOM BOY”女性取代中性化女子一说。
男人找不到温柔婉约的女人,女人碰不上三高兼汉味儿十足的男人,这是现在普遍地择偶困境,于是往往在各自的想象或因缘际会中,有些人会在同性群体里,看到比较接近自己理想的灵魂伴侣,尤其是女性之间,两个人的亲密行为如牵手勾肩搭背等,比之于男人不那么扎眼,无形中其隐秘性就低些。
这些人未必是同志一族,但却有可能发展成情境后的双性恋者,我便认识一位迷人女性,在遭受婚姻重挫后,幡然觉悟自己更适合和灵性女子共处,那种有些洒脱但又不失细腻的“TOM BOY”女性,看来就将成为她第二春的清楚选择。
所以“TOM BOY”女性的内在性别已经兼具部分男性气质,这一型未必有几个男人懂得欣赏她,只是社会制约之故,她或许能碰到契合的异性,也可能从俗结婚都无妨,可是围绕在她身边的,恐怕更多是那些连自己都搞不太清楚的潜在女双性恋者,就如女校中,常可发现“TOM BOY”型女性是非常受欢迎的。
有一说,人本来就是双性恋者,因为男女都喜欢兼备双性气质的人,尤其是女人,当异性没办法充分满足这个需求时,其情感依托有可能变得多元化,性别取向也就会因“人”制宜,而不特别坚持是男人或女人了。那么,“TOM BOY”女性如果被动的成为情场宠儿,她究竟扮男还是扮女又何妨呢!或许还是我们宽松看待性别流动的最佳教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