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社会文化观察 |
煽情节目何时了?
访谈节目里最差劲的主持人常会提问如:『父亲抛弃了你们,你们感觉怎么样』”、『爸妈都是为你好,你现在想跟他们说什么?』,煽情、浅薄流露无遗,若换成『你们父亲为什么离开家?』专家再解析让孩子明白,以及『爸妈认为是对你们好,你们的看法呢?』,学习倾听孩子的感受,如此会否更符合人文教育初衷?
很多电视栏目或杂志都在挖掘人的故事,我就做过几次受访者,除了工作性质很特殊之外,如果没有一些“感人”的情节恐怕也难出镜,人喜欢看别人的故事,本来是常情,但是摄取角度就关乎是否能够解读人生实相,然后给与观者感动之外还有感悟,进而成为人文教育的补充,而非只是些悲情或者畸情的陈述罢了。
例如,女受访者悲诉男人一不如意就打她,主持人一定会优雅地问:『你当时感觉如何?』、『他怎么打你?』,尽是些要刺激观众情绪的煽情问题,而没有让观众看到被打与打之间的关系背景是什么?当事人的成长环境带给她那些影响,处理受暴的心态等都值得讨论。
许多杂志、栏目靠卖故事赚钱,情节越扭曲、煽情越好,稿费可以高到一字一元,编辑常很好心地劝我多写这类稿能赚钱,我总说:你们哪天觉悟到故事后面的“点拨”更有价值时,再来找我!常想,人间悲剧都在于无知,有些媒体人只管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社会责任,而大量制造滥情、媚俗的内容,受播者则大多缺乏人文学习机会,普遍没有理性观点,更无法判断什么是对自己有价值的,这样下去,整体素质如何能上一个台阶?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小区或者工作单位几个人文素养不错的人,可以共组一个《最适宜儿童观赏之节目》讨论会,除了一起关注下一代教育外,大人们也藉此学习分享,甚至反思自己教育孩子失当与否。
2号乐活棒:
饮食中的“三白族”(白米、白面、白糖)如果改换成食用五谷杂粮和红糖,会对人的积极营养素摄取以及排毒有明显帮助,特别是罹患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正在复健的癌症病患等。
(请点击评论接棒!对健康、快乐有助益的观念、行动、点子、体悟皆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