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生命感悟 |
谁才是“疯子”?
我们有很多“知识”、“见识”,甚至“学问”、“学位”都是拿来鉴定别人正常不正常,对与错,这些属于头脑理性,却往往忽略了静下来倾听自己,直观感受周遭人事物,从而理解真相,看懂凡事都有两面性,鲜少是“绝对”可以论断的,有多少人能够明晰这层呢?
前两天,我们《绅士乐活沙龙》电影讲谈《飞越疯人院》这部片子,交流主题便是《谁才是“疯子”?》,男主角因为行为顽劣,先后从监狱、劳动农场被押送到国家精神病院,和一群有点社交障碍、情绪困扰的人共处,他不自觉的对抗起那群由“正常人”组成的医疗管理人员,包括严苛规定作息,团疗时未顾及病人感受,黑人护工的挑衅,医生把“危险”视同为“精神症状”等等。
回看“正常社会”,煤矿老板可以完全不顾矿工职业安全草菅人命,然后摇身一变成了房产大户社会名流;明星拍一部广告片三天即可落袋千万元;父母为了孩子考学校,焦虑到吃安眠药才能入睡;追星族仿佛被催眠似的,疯狂地跟捧偶像等,这些个非理性甚至危害程度,恐怕不下于一个只是脱离现实的精神病患吧!
1973年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为了研究精神病患之间的交互影响,而佯装病人入院后,随即恢复为平常行止,但医护人员全部“逆向思考”,包括他认真写作记录所见所闻,都被解读为“写作行为”,发脾气就变成“癫狂行为”,也就是任何表现皆遭病症化,而医护们则在病房内旁若无人的高声谈笑,自认为权威的专业管理角色,却常成了病人的另重压力,究竟“谁才是疯子?”实在值得深思。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走在路上观察一下旁边行道树的干枯风采,那可是国画的好题材,顺便记住树在寒冬下的样貌,待春天来临时再看看它们奋力挣出绿芽,可以一夕间绿意盎然的神妙。
2号乐活棒:
和知交朋友共同观赏一部影片,然后对话剧中角色关系,会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可以跟着相映照,也听到别人的感悟,而让自己的视角多元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