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怀感恩乐活接力棒0104-谁才是“疯子”?

(2007-01-04 08:30:46)
分类: 生命感悟

谁才是“疯子”?

 

我们有很多“知识”、“见识”,甚至“学问”、“学位”都是拿来鉴定别人正常不正常,对与错,这些属于头脑理性,却往往忽略了静下来倾听自己,直观感受周遭人事物,从而理解真相,看懂凡事都有两面性,鲜少是“绝对”可以论断的,有多少人能够明晰这层呢?

 

前两天,我们《绅士乐活沙龙》电影讲谈《飞越疯人院》这部片子,交流主题便是《谁才是“疯子”?》,男主角因为行为顽劣,先后从监狱、劳动农场被押送到国家精神病院,和一群有点社交障碍、情绪困扰的人共处,他不自觉的对抗起那群由“正常人”组成的医疗管理人员,包括严苛规定作息,团疗时未顾及病人感受,黑人护工的挑衅,医生把“危险”视同为“精神症状”等等。

 

回看“正常社会”,煤矿老板可以完全不顾矿工职业安全草菅人命,然后摇身一变成了房产大户社会名流;明星拍一部广告片三天即可落袋千万元;父母为了孩子考学校,焦虑到吃安眠药才能入睡;追星族仿佛被催眠似的,疯狂地跟捧偶像等,这些个非理性甚至危害程度,恐怕不下于一个只是脱离现实的精神病患吧!

 

1973年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为了研究精神病患之间的交互影响,而佯装病人入院后,随即恢复为平常行止,但医护人员全部“逆向思考”,包括他认真写作记录所见所闻,都被解读为“写作行为”,发脾气就变成“癫狂行为”,也就是任何表现皆遭病症化,而医护们则在病房内旁若无人的高声谈笑,自认为权威的专业管理角色,却常成了病人的另重压力,究竟“谁才是疯子?”实在值得深思。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走在路上观察一下旁边行道树的干枯风采,那可是国画的好题材,顺便记住树在寒冬下的样貌,待春天来临时再看看它们奋力挣出绿芽,可以一夕间绿意盎然的神妙。

 

2号乐活棒:

和知交朋友共同观赏一部影片,然后对话剧中角色关系,会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可以跟着相映照,也听到别人的感悟,而让自己的视角多元化。

 

(请接棒!对健康、快乐有助益的观念、行动、点子、体悟皆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