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检查游戏的原因
标签:
汇报材料基层领导上有好者顶带文化杂谈 |
分类: 随笔 |
频繁检查游戏的原因
对基层进行频繁的检查一直是群众怨声载道的。据7月2日《廉政瞭望》杂志报道:“繁复不堪的工作检查,让基层的接待工作衍生出一套‘接待政治学’,一些干部百炼成钢,成了接待高手”。为什么此弊端,成为一个医治不了的痼疾,消除不了的灾害,甚至愈演愈烈,不少基层领导和部门把接待工作看成了主要工作,接待应接不暇,每天疲于奔命,焦头烂额。剖析其情况是否是以下三点原因所致。
一是:从体制上来说,当前干部人事制度造成的,对基层工作的监督权、对干部任用的决定权,都掌控在上级的手中,认为工作上干得再好,领导不认可,你再努力也是白搭。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领导的顶带花翎。所以汇报材料,会场布置,谁陪同,让领导看什么,路线如何走,如何让领导高兴,饭菜档次、宾馆的条件,如何休息,等等细节都不敢怠慢,接待检查的核心是讨逢上级的高兴。
二是:从机制上来说,中国行政机构的臃肿是老病。除诸多的日常事务需要例行的检查、考核和评比外,设立的众多职能部门都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设什么部门就会有什么检查。各种检查花样翻新,有定期、不定期检查,有月度、季度、年终检查,有自查、互查、抽查、普查,有对口检查、交叉检查、循环检查、专题检查、多项检查、综合检查……。基层一天应付好几拨检查是司空见惯。除主要领导检查,干部层层检查,加之上面部署了什么重要工作,安排了什么重要活动,贯彻落实的情况,就是检查。开会、听汇报、检查,别无高招。如果你要是做出点成绩,更是宾客盈门,汇报检查,参观学习,就成了重灾户。
三是:从作风上说,轰轰烈烈的检查组,吃、拿、卡、要、玩,既深入基层、又潇洒、又实惠,何乐而不为。有的来检查的官员并不显赫,但他们很看重接待的规格,小鬼难挡,一当得罪,也会惹来很多麻烦。不要指望检查能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检查是说假话,假戏真演上下互动的最好舞台。老百姓有的说:“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不说别的接待内容,就汇报材料准备都是呕心疠血,反复修改,精心准备的。那毫无价值的材料不要说浪费纸张,“规范化”,汇报材料用纸铅印,装订成册,与人等身。那写材料的人,敖得眼红脸绿,最后那材料也是废纸,撂之一边。
为了政绩和个人仕途,基层领导咬着牙、打肿脸充胖子,反复唱着、演着这出戏。下级造假,上级默认,虚假数字成了共同的需要。有时上级考察,也是明着鼓励基层造假。为检查作假使许多干部失去了威信,失去了人格,走上了邪道。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根源还是体制、机制和作风。
如何把检查常态化变成有效的监督,变成群众化,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化。人们在期待着。
最近看到媒体上介绍有些地区拿出了一些措施和办法,中央领导也做出了榜样,提出了要求。虽彻底解决还需要时间,但中国的改革是不会停止的,这种败坏民风的游戏不会老玩下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