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2007-01-10 03:19:01)
分类: 社会纪实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瞬时之间 人世沧桑  蓦然惊魂

 

沧桑旧梦:十九世纪末彝族武装纪录/(彝族诗人)沙马

 

岁月如梭,偶然回眸,山水苍茫,人世沧桑。

1904年,法国驻滇总领事奥古斯特.弗朗索瓦(中文名:方苏雅)离任前受法国政府的委托考察川滇铁路,在途径大凉山路途中拍下这一组彝族武士照片。

外国人镜头中,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地区武装状况。那个时代,大凉山的彝族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内部家支林立,等级森严,实行着人身占有的奴隶制度。各个部落的武士分属部落的土司或头人。

   当时,西方工业文明已经拉开序幕,世界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中国西南最为偏僻的高山区,仍然是冷兵器时代特征。
   图片中的彝族武士们一身戎装,皮质的头盔、铠甲,护膝,,锋利的腰刀,超长的长矛,武士装束彝族文化的特色颇为鲜明,上面绣制了火与云彩的花纹,火是彝人的图腾,云彩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天菩萨发髻,英雄结扬起红色的幻想。
   彝族是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集中分布于云、贵、川的少数民族。古代彝族武装组织的建立,就目前所知的资料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据一些学者考证,周武王灭商时,所率“八国”之蜀参战,其中就有彝族先民的武装力量参加作战。
   南诏国是彝族先民建立的国家,为了自卫和征服辖地,组建了自己的武装部队。根据唐代人樊绰著《云南志》(即《蛮书》)卷九的记载:“战斗不分文武;无杂色役;每有征发,但下文书与村邑理人处,克往来月日而已;其兵仗人各自赉,更无官给。百家已上有总佐一;千人已上有理人官一;人约万家以来,即制都督,递相管辖。每家有丁壮定为步卒,有马定为马军。各据邑居远近,分为四军;以旗幡色别,其东南西北,每面置一将,或管千人,或五百人。四军又置一军将统之。如有贼盗入界,即罪在所人面将。”
   古代彝族社会武装人员的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均是由武装人员自己置办。其兵器在冷武器时代中主要是刀(包括长刀、大刀、匕首、剑、三刃月牙刀等)、矛、钩、斧、钺。射击有:弓箭、箭壶、弩、盾牌、头盔、皮盔甲、防护手筒、皮护项圈、抛石皮夹。战马(包括马甲、马鞍具)......
   看到这些老照片时,一百年已然过去,突然有一种沧桑惊魂的感觉。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头顶上的瓦砾叮当作响/(彝族诗人)沙马
 
头顶上的瓦砾叮当作响
突然惊醒的人,像一个哑巴四处张望
恍若渊薮中的奔逃。夜色深不可测
山崖上的岩羊,隐约中缓慢移动
仿佛预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已无力阻挡

在声响中惶恐的人,无所适从
试想一下,倘若命运在道路的终点
徒劳地返回;那么,部落的迷惑已难以驱散
谁能解救魔法里的钟声
寒冷与饥饿
可否在想象张开的舌尖一一下葬

有罪的人,上天的惩罚
总是周而复始。你像一个行乞的老者
舔着伤口,诅咒频临衰退的黑暗
孩子在秋天的河岸尖声叫喊
确信悲悯的脸,渐渐枯干

头顶上的瓦砾叮当作响
路旁的铃铛花,不会轻易地抹去羞耻的痕印
纷乱的祈祷,固执地在山地上回漩
拒绝任何随意的猜想

远处的山野,天狼星黯然退幕
闪烁的,只有萤火虫稀疏的点点光亮                   .彝族武士装复原图.
揭秘边地彝人武装沧桑旧影(组图)
视角冲击波.精彩链接:  美艳女剌客妖娆勾魂(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