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咋能少了他们的身影
(2018-04-25 08:46:31)分类: 观星 |
英雄们值得大书特书,写英雄们的书,值得大家捧读。整场晚会氛围不错,但有个小小的遗憾,台上台下多是白发长者,缺了年轻明星的身影。
我看到晚会的嘉宾明星年龄都偏大,比如推介《乔家大院》第二部的演员潘虹64岁,导演、编剧柳云龙50岁,还有,没有到现场但放了视频的许渊冲97岁、杨振宁96岁。等等。不是说年龄大的明星在晚会上出现不好,我是说,如果那些年轻的偶像闪亮登场,更能引发年轻人的共鸣。
我觉得以下这些演艺新秀该出现:周冬雨、徐娇、杨紫、林妙可、鹿晗、陈奕天、易烊千玺、王俊凯和王源等。这些“嫩明星”我一开始也是不喜欢,慢慢觉得也不讨厌。他们的号召力、影响力,圈粉力了得!他们出来推荐一本书,可能年轻的粉丝们会尖叫着购买,进而捧读。
多屏时代的电子文件,荐书公号、知识付费,给读者提供了阅读便利,随时随地可以读,随心所欲地读。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由于读书的便利便捷,造成了浅阅读。有专家指出,浅阅读的出现是阅读载体正在发生变化的一种标志。浅阅读,追求的是实用的资讯或短暂的视觉快感,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与深阅读相比,浅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符合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化的特质,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抛弃。
还有,海量的图书涌来,让人无所适从。这时候,如果有个向导提醒,就与某一本书接上了头,开卷有益,有的会受益终生。我从傅雷那里知道了盖叫天的《粉墨春秋》,买回家,二十多年,成了我的枕边书。当我意志消沉的时候,我就拿出来翻翻,这本书给我足够的慰藉。
记得去年6月冯小刚对“流量演员”提出过尖锐批评,他说:“有流量的,没一个会演戏的。”说得有点绝对,但这绝对道出了实情。“流量演员”,也就是偶像演员,登场必惊艳,如大神降临,被粉丝追着,一路尖叫,一路嬉笑,说热闹也热闹,说胡闹也真胡闹。“流量演员”的本质不是演,而是“流”,是“闹”,流动,闹腾,不停地让粉丝托着流动,投资商看好的不是他们的演技,而是吸金的能量。什么时候不流了,“流量演员”也就走向末路,泯然众人矣。
“流量演员”,要变成真正的有质有量的演员,除了天赋外,还得阅读,不是浅阅读,而是深阅读。深阅读,才有根,才不是浮萍。曾国藩在给儿子纪泽纪鸿的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在曾国藩看来,读书是头等大事,因为他能从根上改变后天的你,读书如春雨润花,清渠溉稻,能滋养人的心灵,读书能补充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量。
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人,组织什么晚会啊,评选好书啊,千万别忘了年轻明星,要照顾到他们,由他们去发挥榜样的力量,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年轻明星亲近好书,善莫大焉,一是提升自身素质,二是影响粉丝,影响同龄人也亲书近书。
今年春,我在某高校亲眼看到一个95后的大一学生,在跟她的同学们讲述马尔克斯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她饶有风趣地讲了那么多的细节,我都感到惊讶。我想,她的讲述,一定会影响到台下的同龄人去亲近经典。她不是明星,但发挥了明星的作用,她体味到阅读经典的快乐,然后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不管是传统纸书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不管是有声阅读,还是无声阅读;不关是线上阅读,还是线下阅读,只要读就行,让阅读成为悦读,来一次深潜,偃仰啸歌,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