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人不忘冯其庸先生

(2017-03-14 09:54:27)
分类: 随笔

故乡人不忘冯其庸先生

逄春阶  2017-03-14 07:00

著名文史专家、书画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冯其庸先生,12212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冯其庸先生与大众日报渊源深厚,感情弥真,多次为报社题词奉画。

201211112日,我在北京曾专访过冯其庸先生,写出了《冯其庸:丹心百炼见真醇》的访谈录。冯先生去世后,我写出了《从此门上再无冯老的春联》的悼念文章。

上周38日,我来到冯其庸先生的故乡——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办事处,拜谒了冯其庸学术馆。我欣慰地看到,故乡人不但没有忘记冯其庸先生,而且在默默地弘扬着冯先生的精神,放大着冯先生的价值。

上午840,我见到了冯其庸学术馆馆长冯有责先生,冯其庸学术馆副馆长沈晓萍女士。

冯有责馆长介绍说,2009年,惠山区政府、前洲街道开始规划设计并建设冯其庸学术馆,学术馆位于前洲街道锦绣园南侧,于20101月奠基,历时23个月完工。总投资3000多万元。

 

俯瞰学术馆,外观方正,规整严谨,形似一方中国篆刻印章,毗邻锦绣园,馆置于前,园托于后,小桥流水,假山峥嵘,一派古风,相映成趣。

馆内陈设以展览为主,由冯其庸老先生亲自命名的“稻乡家世”“艰难学程”“翰墨余香”“瀚海孤征”和“佛缘遗迹”五个展厅组成,详述了冯其庸的成长历程、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其中,有他个人的书画作品,有他追寻玄奘足迹、十进新疆的摄影作品,有他收藏的新石器时代陶器标本、汉画像石、菩萨造像、陶器瓷器等文物。尤其是28件北魏、唐、宋石刻精品,堪称镇馆之宝。

10时,我来到冯其庸先生的故居所在地,但冯先生的旧居三十多年前已被拆除。冯先生在2013127的学术馆开馆仪式上说,他出生在前洲镇后面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个小村叫冯巷,又叫塘村。“我是这个村子上出生的一个农民,我20岁以前没有离开这个村和镇。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我们的小学停办了,我失学了,我那时候才五年级,我就回家种地、放羊、割草,然后一有时间就自学……”

冯先生很谦虚,他对故乡给他建学术馆感到惭愧。他说,无锡文化名人甚多,比如钱基博,钱钟书先生和他的夫人杨绛,钱穆(钱宾四),钱伟长,杨荫浏,等等。“在我的前面,有许多我仰之如高山的学者,现在盖的学术馆偏偏是用我的名字命名,我觉得面对着这许多学术前辈感到非常的惭愧。我希望我们家乡不要忘记我刚才讲的许许多多前辈是真正了不起的大学者,因为他们对我们家乡的贡献、对我们祖国的贡献非常之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