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就该指名道姓批
□
逄春阶
假如梁宏达不是在拐着弯捧杨幂,不是在小骂大帮忙,那么我支持梁宏达公开批杨幂。老梁的具体言辞不一定恰当,有些话,我也不赞同,但我为老梁点赞的理由是,他敢指名道姓批。如果梁宏达被杨幂及其团队收买、利用、招安了,又装出炮轰的架势,那我就毫不客气地骂他,骂他狡诈。
不知从何时起,正当的批评都不敢点名了,怕惹麻烦。比如,一旦点了名,被批者动不动就大动肝火,将你推上被告席,然后关于批评和反批评的花边新闻就出来了。批评,演变成了“谩骂”,招来一大批围观者。
让人遗憾的是,连新华社都不敢指名道姓地批了(原来想用某通讯社,觉得还是指名道姓吧),新华社10月18日发了一个批评性评论:《炒作影视明星家丑的“赢利模式”令人不齿》,文章开头说:“今天上午,备受关注的某明星离婚案官司与名誉权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召开庭前会议,引发大批媒体和群众围观。作为影视明星,把家事当公事,拿炒作家丑来扩大社会影响,实在令人不齿。”某明星是谁?连地球人都知道,就是“傻根”王宝强,王宝强又不是未成年人,又不是什么神秘人敏感人,我们的通讯社有什么可顾虑的,如此遮遮掩掩,岂非咄咄怪事?!
一直以来,有关部门对干部违法违纪情况的通报,往往有个不成文的惯例,批评不点名、曝光用语一般表述为“某单位”的“某某某”,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躲躲闪闪,有点儿理不直气不壮。如果所谓的曝光,总是“某”来“某”去,就让人找不到具体对象,摸不着头脑。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有了大改观。对那些不收敛、不收手的顶风违纪者,各级纪委严肃查处,指名道姓予以曝光。如今对待违规违纪的官员,都能指名道姓曝光了,对明星们,怎么还躲躲闪闪呢?
回来再说梁宏达,遭到杨幂粉丝蜜蜂大军“围剿”那是肯定的。蜜蜂蜜蜂,为幂而疯,看看骂得让人说不出口的污言秽语,真闹不明白,蜜蜂们是在挺杨幂还是在给她抹黑呢?这么一团疯子,能整出什么道道来。梁宏达发微博说,“每有明星的脑残粉袭来,我丝毫不觉得可笑,是可悲,与爱国粉一样,这不是什么青春的懵懂与叛逆,这是中国教育锻造的怪胎……”老梁的表态,会引来跟多的蜜蜂蜇。
粉丝的难缠,我也曾领教过,有一年,我批评赵薇,结果一名微迷不知她从哪里找到我的电话,她跟我理论了近一个小时,坚持要我道歉。我说给谁道歉呢?我就这个观点,我就看着赵薇演得不好,有罪吗?
曾几何时,批评风气在淡化,不能批,不敢批、不愿批、不真批、不深批,大家一团和气,或避重就轻,或明贬实褒,或云淡风轻,或蜻蜓点水,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样还有进步可言吗?文艺批评,应该是最活跃,最热闹,最尖锐,最过瘾的,既有思想的交锋,又有真知灼见的,但是现在看不到了,看到的都是祥和之气,听到的都是阿谀奉承的颂扬之声,八股盛行,隔靴搔痒,死气沉沉,从头到尾都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瑕疵。这怎么可能呢?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听不到批评,不能证明他是‘完人’,只能证明他‘完了’”。因为他再也不能从批评中警醒,不断健康前行。应该讲,身边常有谔谔之声,是一种福气。有修养的明星能善待谔谔之声,而素质高的粉丝,也会对善意的批评有平常之心。我喜欢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其中的一段话,一直记得:“对于生活来说,单单赞美是不够的,赞美必须经过怀疑的熔炉的考验。”
真正的批评不用两针,就是要一针,要一针见血,点到痛处,点破幻像,点透实质。梁宏达批评杨幂,还是太笼统,不具体,老梁说杨幂是“中国目前最烂的女演员”,
说她“一天也没别的事,就是我谈恋爱,你谈恋爱,谈恋爱不顺我吵架。我吵架,你吵架。我劝你别吵架,你劝我别吵架,咱们一块别吵架,最后一块吵架。”但杨幂的这个状态跟好多明星一致,我希望梁宏达点穴点的再准一点,比如烂在哪里?是演技?还是台风?还是唱腔?综合素质?是在哪部影视剧里的哪个角色?应该把自己的意见一条条点出来,亮出来,让大家评判一番。这样才让观众服气,也让杨幂服气,让蜜蜂们服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