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金色的晚霞

分类: 观星 |
.
11年前,我写过老艺术家金雅琴,当时她80岁,在东京电影节和三亚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分别被封为“影后”。让人惋惜的是,老人于6月23日凌晨3时30分去世了,享年91岁。有报道说,老人是在梦中去世的。是不是在梦中,大概无人知道,但我宁愿相信这个温馨的猜测。安详离去,是老人的福分。我想说的是,老人蓬勃的艺术生命是从离休开始的,离休30年,她演了30年,像一抹金色的晚霞镶嵌在表演艺术的天空。
辛辛苦苦半辈子,终于熬到离休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操心了,该歇歇了。离休待遇又不低,可以说衣食无忧,有条件放松,趁着腿脚利索,抓紧享乐。可是金雅琴离休后更忙了,离休第一年,就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贾琏的乳母赵嬷嬷 ,接着在电视剧《我爱我家》中饰演那个手把手教老干部傅明怎么用面口袋抓小偷,结果自己却被小偷用面口袋套得牢牢的于大妈,然后是《闲人马大姐》中的刘奶奶……一发而不可收。有意思的是,她第一次拍电影,就被“封后”,可谓大器晚成。
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有好多典型,我最佩服的是杨善洲,这个地委书记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头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奖励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把余热发挥出来,留在人间,这是高风亮节。金雅琴发挥余热的方式,是有滋有味地种植“艺术之树”,有形的角色,无形地付出。比如,金雅琴早年在曹禺名剧《日出》中饰演陈白露一角,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向剧团老板提出,去北京著名的八大胡同里体验生活。对身处底层的各色人等,她都有自己的观察和体悟。我看到报道说,张艺谋在执导电影《金陵十三钗》时,特邀金雅琴为剧中的“十三钗”做表演指导。金雅琴为演员们讲授风尘女子的心理,示范该如何站立、走路、喝水、点烟、吐烟圈以及穿脱丝袜和旗袍等。这样的“活儿”金雅琴完全可以拒绝,但是她没有,老艺术家发挥余热到什么程度呢?吃干榨尽!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盘托出,让温暖的能量流出来,只要社会需要,艺术需要,年轻人需要。这就是老一辈艺术家的胸襟。
服老,又不服老;不羡慕年轻光鲜的当红明星,不羡慕那些呼风唤雨的大腕儿,进退有度,乐呵呵地活着,把表演当成生活状态。这就是离休后的金雅琴,离休了,就是奶奶级的人了,她成了演奶奶的专业户,《茶馆》中的庞四奶奶、《骆驼祥子》中的陈二奶奶,《日出》中的顾八奶奶,《我们俩》中的房东老奶奶,《一日长于百年》中的罗列奶奶……自己演,演自己,甘当绿叶,甘当配角。什么年龄的人做什么样的事,金雅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由金雅琴的“金色晚年”,我想到了臧克家晚年的诗句:“自沐朝晖意葱茏,休凭白发便呼翁;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