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与人为善的细心人
范敬宜是位与人为善的好人,平易近人,颇有君子之风,社会各界有一大批好朋友,著名画家董寿平便是其中一位。其在1992年举办个人书画展,此时画家已经88岁了,但他记忆力颇好,在展出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董寿平先生将自己新出版的一本画册签上字,托我带给范敬宜,并邀请老范去看展览。我将画册转交给老范时,老范认真地说,我一定去看他的展览。他边翻阅画册边称赞作品真好。接着半开玩笑地说:“我搞管理不如写文章,写文章不如写字,写字不如画画,现在是用了我的最短项啊!”其实老范是很善于做领导的,是一个典型的精通新闻、懂管理的内行领导。他接人待物总是面带笑容,温文尔雅,从容不迫,作风谦虚,性情平和。他的领导艺术是和民主作风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亲和力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像磁石般吸引着周围的人们。
老范平时喜欢到各办公室串门,和大家聊天时启发编辑们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时也是和大家商量的口气,很多重大选题就是在这种场合和气氛中确定下来。我们交给他审阅的大样,他签完字后很少打电话让编辑去取,而是不顾六十多岁年纪,常常亲自上楼或者下楼将报纸大样送到有关编辑的手中,有时还画龙点睛地告诉编辑某篇报道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使我们口服心服,还增长了知识。
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和我们一样,拿着自己的饭盆到食堂排队买饭,但他因为工作忙,常常要稍晚一些到食堂吃饭,虽然避免了排队,但只能是食堂还剩什么就吃什么,从不挑肥拣瘦、说热嫌凉。他买好饭随便找张有空座位的桌子便坐下来,跟大家挤在一起边吃边聊。既聊选题策划,也聊家长里短,还说生活趣事,让大家觉得很亲切,随和。
我们文艺部周六晚上要上夜班,由于他分管我们部门,常常是他带着我们值夜班。安排版面时大家一起讨论,畅所欲言,形式活泼,无拘无束,谁都可以插话,没有那种每人必须说一遍的客套话。老范最后进行归纳时,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大家也从中学到了老范倡导的民主作风。
到夜里12点左右,我们和老范一起拿着饭碗到报社食堂买夜宵,彼此拆借饭票也是常有的事儿。然后端到夜班室边吃边聊,吃完饭都是自己去刷碗洗筷子。下夜班后,老范常常和我们一起去报社的浴池洗澡,彼此坦诚相待,嘻嘻哈哈开玩笑。就连我们用的洗发水、洗浴液也是谁带来了就用谁的,不分彼此。外人看不出他是一位高级干部,只是年龄比我们稍大些,就好像是一位资深老编辑,是一位忠厚长者,是一位睿智和善的朋友。
有一天晚上,即将赴东京担任驻日本记者的姜波到夜班室来聊天,他说刚看到一篇关于宁夏发展沙棘产业的报道,生产的沙棘晶产品很受市场好评,还出口到日本等国家,不知这种东西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老范解释了一番就出了门。不一会儿,老范拿着两盒沙棘晶产品进来了,给了我和姜波各一盒说:“这是前几天宁夏朋友送来的沙棘晶,你们尝尝好吃吗?”我们受宠若惊,姜波偶然提起的一种产品,老范竟悄悄地从他的办公室取来与大家共享。我们怎么能要总编辑的东西,这是人家送给他的呀!我们连连推脱,老范笑着说:“还不是因为人家看我是报社的总编辑,送我的就是送给咱们报社的。何况这产品还出口日本,你姜波还可以为他们的产品出口做点贡献呢。”我和姜波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老范吸烟,他有时开一天会居然一支烟都不吸,是烟瘾不大还是毅力特强,不得而知。我常见他掏出自己的香烟与大家分享,我还听人说过,他如果知道与他谈话的人不吸烟,便自觉不吸。我们第二次见面时他便知道我不吸烟后,便再未向我敬过烟。他的细心和对别人的尊重让你处处都能感受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