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里游罢纸上游

(2015-11-06 14:05:21)
标签:

育儿

萧红

阿姨

文字

姜淑梅

分类: 观星

心里游罢纸上游

——观“70后”作家姜淑梅

                                    □逄春阶

心里游罢纸上游
 ( 姜淑梅老人在为笔者签名。)

60岁开始认字,75岁开始写书,谁信?写了谁看?姜淑梅,咱山东巨野人,就用山东话,一气写了三本书,《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引来一片叫好声,我就是她的“姜丝”。姜淑梅的书都是大白话,大实话,摆事实,不讲道理;讲故事,不下断语。带着泥土芳香的原汁原味的文字,居然火了。她成了辣椒,老了,红了。老人今年78,成了标准的“70后”作家。

深秋追星到东北。我见到的姜淑梅老人,一头银发,目光炯炯。第一眼,我就觉得她跟著名演员秦怡一样,有风度。我觉得姜淑梅比秦怡多的是朴实,幽默,风趣,还有啊,就是咱山东人的亲切劲儿。当然,还有姜淑梅阿姨让人吃惊的天赋——记忆力好,思维有锐度。山东记者敲开她家门,一开口,她就笑着说:“老乡啊,你咋才来呀!”一句话,就引出了眼泪。

跟姜淑梅阿姨聊天,不停地反思我自己,她说的,她写的,都是直来直去,说的就是写的,写的就是说的,没有“之乎者也”,没有“然而、但是、虽然”,更没有佶屈聱牙,直来直去,有时候,上半句和下半句还不合逻辑,是语文老师眼里的病句,但是,她就那么写,第一眼看着不得劲儿,第二眼,就觉得其实挺符合生活逻辑。她写的每句话都戳人心窝子,每个字都“钉”在纸上。

我想起我的老师孔德平先生写过的一首打油诗,我改了几个字,偷在这里:“心里游罢纸上游,管它大河还小流,故事变成小鱼儿,缺水也不缺自由。”我羡慕的是,姜淑梅阿姨自由的心境,自由的笔触,自由的思绪,自由的姿态,想咋写就咋写,想咋说就咋说,她脑子里没有文艺理论,没有结构、解构,没有梦的解析,但她说,自己讲的故事,就是让年轻人看看,老一辈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过,她有个主旨,就是劝善惩恶。姜淑梅阿姨写的文字,有筋骨,有温度,传递的是正能量。

特别喜欢姜淑梅写作的姿势,不拿派,不装,她没有我们好多酸文人的臭脾气,没有酸文人的自恋。面对姜淑梅,好多所谓的文人(比如鄙人)都该扪心自问,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写几个字嘛,至于那么清高吗,摆什么谱。姜淑梅给我上了一课,结结实实的一课。她说的故事,如果要有些作家写,掺上文艺腔,能写几本书。但是,掺水太多的文字,还叫文学吗?这样的文字垃圾,在市面上比比皆是。我们好多所谓的作家,写的是塑料花,看着好看,但是没有生命,没有花香。

大美在民间,高手在民间,语言大师在民间。而民间沃土上站着的人,从容,宽容,低调,平和。

我是带着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到东北的,当年鲁迅给萧红作序,评价萧红的文字是“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而我要说,我读了姜淑梅的文字,感觉鲁迅的话,可以移植过来评价《乱时候,穷时候》。是不是冥冥中,萧红生活过的黑土地唤醒了姜淑梅呢。我问姜淑梅阿姨,读过萧红吗?姜阿姨说:“刚刚听说过萧红,但没读过。”萧红的写作是寂寞的,我读姜淑梅,姜淑梅的文字里,也有寂寞的思绪,文字后面是泪光。她的故事,像一条鱼,在心里游,一游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最后游到了纸上,游到了万千读者的脑海里。她的故事,是越轨的,不是模式化的,不是批量的。这是姜淑梅的幸运,也是大家的幸运。(原载2015114日大众日报)

姜淑梅讲述的,是个人的历史,肯定有记忆上的偏颇,但这些偏颇,无法掩盖她作为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姜淑梅打开了记忆的泉眼,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记忆之泉,都需要开掘。我愿意看到更多的姜淑梅出来,让美好的故事芬芳在天地之间。姜淑梅的火,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需要质朴的文字。需要就是缺乏,物以稀为贵。

最后,自己做个广告,请关注本周五“周末人物”专访《姜淑梅:用“山东话”讲精彩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