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珉:我不认为余秀华抄袭我
(2015-02-08 18:21:05)
标签:
诗歌丁香芭蕉诗句食指 |
分类: 专访 |
普珉:我不认为余秀华抄袭我
□ 逄春阶 卢昱 整理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余秀华抄袭多年前普珉写过并发表的一首诗。记者在济南采访了普珉先生,他说:“我其实是被卷入的,不愿用这首诗标记自己。媒体用《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以下简称《穿过》)炒作余秀华,搞评论的也抓住这首诗作文章,非常无趣。我不认为余秀华抄袭我。”
“余秀华的《穿过》大胆不失矜持,如果说不如我那个,只是在篇幅上不如我有优势。”普珉说。
普珉说,中国古代诗歌写作中引用、化用、用典非常普遍,都可归入“因袭”这个范围。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通篇八句,句句都不留痕迹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与典故,并以此证明诗中的一些问题在过去已经存在并被前人所认识,并非今日才有。比如《春江花月夜》,在形势与内容上是此类乐府诗的集大成之作,不仅把曾有过的内容都说透了,还形成经典的诗句,在形式上由通常的四行短诗叠加为长篇,且处理得尽善尽美,所以它终结了此前这类诗歌的写作。它就像一座山兀立在一条道路的尽头,又以其他方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后来的写作。比如《红楼梦》中,曹雪芹以之仿写了林黛玉的《葬花诗》,且赢得各种读者的喜爱。
普珉还以“丁香结”的传承,来谈因袭与创新问题。李商隐《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写女子欲登楼望情人来,看见梯子又懒得上楼,徘徊在花园中看见了“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严格地说,女子可以看见芭蕉与丁香,但是其中的对男女双方一样内心纠结的洞察,是诗人的看法,不一定是女子的意识。说是代赠,未必不是自述心曲。这两个意象当然是创举。
诗歌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袭别人也有没写出来的,或者写出来了仍不能掩盖原作的光芒。比如北岛的《回答》中的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提炼自食指的《命运》一诗中的“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传播也比原作广泛得多。但是经济学家、企业管理者在专业文章里更乐意引用食指的这两句诗。从人类社会更长远的历史,食指的诗句也仍然优于北岛的创新。
余秀华走红,引发热烈讨论,诗歌在公众层面的传播会出现什么问题?著名诗人韩东说得很精彩:“专业成果需要分享,这是没问题的。在这意义上,热点、炒作都会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但真正受益的还是个别敏感(对诗歌这种形式)的心灵。付出代价的则是被炒作者,尤其是志向高远的初学者。他们很容易受到伤害,产生幻觉。”普珉对因袭与继承的的思考,就是思考的专业成果。
写《穿过》缘于诗友的玩笑
□ 卢昱 春阶
诗歌既成,褒贬难测。“对于诗歌的评价,我真的无所谓。我的诗歌写出来,放在那里,别人怎么读,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没什么关系。我只是把自己的诗歌写出来给大家看,你们说好说坏,都是个人的看法。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个无所谓。”余秀华说道,“人到了这个年纪,许多事情都看得很淡。我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想法。”
余秀华对诗一贯的看法:“只有在写诗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我从来不想诗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诗最好的作用是为了自己安心。当我某个时候写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我,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
余秀华写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以下简称《穿过》),有人说跟山东诗人普珉的一首诗很相像,我们问她:你认识普珉吗?
余秀华说:“我不认识他,但是你们和他那个诗仔细对比一下,根本不是一回事,也许名字有一点像。名字像有什么问题呢?其实还有很多同名诗呢,这个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你们可以把整个诗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是不是一回事,完全不像的。《穿过》这首诗,写的时候很随意,我们有一个QQ群,群里面有很多不同地方的诗友汇聚在一起,大家整天开玩笑,本来这就是一句玩笑话,穿过大半个中国,这个题目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它拿出来用,就是在这样环境下写写《穿过》,是诗友的一句玩笑话引起的。”
对于“名”,余秀华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不觉得我已经成名,这是一次偶然事件,不会打破我的生活,但对我能出来走走,我的家人很支持我,我的父母也很爱我。我觉得我得到的一切远远超过了我本身应该得到的,很多都是出乎意料的。这不会影响我的创作,因为作为诗来说,生活、经历以后都变成诗。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就会越变越好。”
1月28日,余秀华在缺席的情况下,当选为钟祥市作协副主席。网上各种担心的浪潮随之而起。
“这个作协副主席只是一个虚名,没有什么实质的编制,对我的生活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我也不会去管那些事,这是个无所谓的事情。”余秀华重申着自己的态度。
记者问她,到过济南吗?她说:“济南没去过,我知道有个趵突泉,有机会去看看。”
采访结束,我们问余秀华有什么梦想。她一共说了六个“好”:身体好一些,生活好一些,儿子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好好过日子,好好写诗歌。应记者要求,她左手捉笔,一字一顿地为本报题字:向大众日报读者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