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爷们,泪奔吧,出彩吧!
(2014-04-23 12:08:17)
标签:
下期原因儿子范儿哪冯氏服娱乐 |
分类: 观星 |
男爷们,泪奔吧,出彩吧!
上期说到我不看好《一代宗师》获奖。一部功夫片,哪能没功夫元素?没李连杰哪行。李连杰呢?在哭。且看画面——
1963年出生的两个很不年轻的男人,居然一个在台下一个在台上哭得稀里哗啦。这是在演戏?不是。是在比赛——上周日“出彩中国人”决赛。台下哭的是硬汉李连杰评委,台上哭的是“阮痴”冯满天选手。这是在决赛现场,马上要投票,用眼泪拉票。艺术家的范儿哪里去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投票时。
李连杰在博客上解释为什么要哭?他讲:“《出彩中国人》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旅程,看着场上的选手们对待梦想不忘初心,我也感触到了坚持梦想是多么的不容易和了不起,这也是我在总决赛时流泪的原因。”这个表态好像是哭给所有选手的,但是他哭的点,明显是为冯满天,因为台上的冯满天也已哭得很夸张了。
再说,已经比赛了好几轮,李连杰跟冯满天即使以前不熟悉,通过这样的比赛,也该知道冯的经历了。为何非要在决赛时,来个泪奔呢?让人看着很不是滋味。
我一点不怀疑冯满天对中阮的热爱,一点不怀疑冯满天的水准。我其实很喜欢冯满天。我只想说,为了得到世俗的那点肯定,没必要把自己放得这么低,样子太贱。
我请教过一位弹中阮的琴师。这个弹拨乐器,据说是以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名字命名的。直到现在,弹中阮的大有人在,应该不存在失传之忧。可是,冯满天一到台上弹唱,大家觉得好像只有冯满天会弹似的。加上冯满天到台上表演的那个可怜相,大家就一边倒,同情加崇敬。
《出彩中国人》,应该多给草根机会,草根出彩的机会太少了。咱看看冯满天的经历吧。他4岁跟随俄罗斯的小提琴教师巴赫耶夫学习小提琴演奏,6岁随父冯少先(月琴大师)学习月琴演奏。在成长期间参加了少年宫、青年宫等多次比赛和演出,在月琴演奏上一直是个小童星。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考入中央民族乐团。1985年就出版了吉它弹唱专辑《再会1981》。他曾是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白天使乐队的吉他手,乐队成员中就有臧天朔。后来由于父亲的点拨,而开始接触中阮。他是草根吗?谁信?他已经早就出彩了,演出机会很多很多。
冯满天是小众的,我信;是小圈子里的腕儿,我信。但是他要走向大众,要得到世俗的认可。怎么办?得到普通人认可,第一是获得同情。冯满天要表现了,比如自我爆料:为了制作一把好中阮,倾家荡产,让老婆受委屈,打工。然后开始挤泪,继而开始抹泪,显得很委屈,很业余。观众对他弹奏的要求自然就降低了,但是一出手,“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巨大的心理落差,就出效果了。
在这关键时刻,李连杰再帮一把,电视镜头来个泣不成声的特写,主持人小撒也跟着抹抹眼睛,蔡明和波波两评委也做出悲戚状,那彩不就出定了吗?
一个专业人跟一群非常业余的人比赛公平吗?你让杨洪基和朱之文同台比赛,朱之文还能找到他的黄大衣吗?记得青歌赛,还分专业组和业余组,相对公平一些。现在呢,一锅煮了。业余的人,不但不能出彩,弄不好就出丑了。
弃小众,就大众;假草根,真行家。要博得大名大利,就服软,就流泪,最终是世俗的胜利!让我感到悲哀的是,这不是“阮痴”冯满天一个人的事,这是一个团队——节目组要求他这样做的,不然节目就开不起来,没有看点就拉不来广告。
我有种被忽悠的感觉。“阮痴”以这种方式得到认可,让“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的阮咸作何感想呢?
男爷们,泪奔吧,出彩吧!“耶!”看比赛,把自己看成演员了,随着设计好的情节,配合着哭,配合着笑,还得按手机投票。
老婆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儿子马上做出李连杰泣不成声状、“阮痴”冯满天缩颈泪哭状:“老妈,给端杯水吧。”老婆立即安排我:“去倒水!”
这正是:少林硬汉变泪汉,冯氏服软弹中阮;出彩本是草根梦,专业搀和不好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