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在个人口袋里的闪电”
——观张国强
□
逄春阶
实力派男演员,我喜欢李雪健,现在加上个张国强。《士兵突击》让我认识了他,他扮演的“钢七连”连长有棱有角,至今印象深刻。后来他演《我的团长我的团》的迷龙,《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陈大雷。但总感觉张国强还差一点,就差一点,我就真喜欢他了。最近央视一套刚播完的电视剧《推拿》,张国强扮演一个盲人推拿师,补上了这一点。
是哪一点打动了我呢?是细部处理。真枪实弹戏,军事演习戏,多是粗线条的,粗糙的,外向的,比起内敛的戏,内涵深的戏来,应该好演。你只要放得开,嗓门大,彪悍点,野一点,出彩不成问题。但是拿捏戏,内敛的戏,你演演试试?《推拿》给了张国强机会。
《推拿》反映的是盲人推拿师的生活。张国强扮演盲人推拿师王泉,与推拿师老板扮演者濮存昕飚戏。濮存昕那是大腕儿,但是他扮演的沙老板,就人物塑造来说,略逊张国强一筹,张国强一出场,一举手,一投足,那就活脱脱是一个盲人形象。也许正是濮存昕的大气场,把张国强给刺激起来了,能放能收,能粗能细,不急不躁,活儿做得很漂亮。
演盲人推拿师,眼睛还管用吗?管!在张国强演来,眼睛还恰恰用得上,他的眼睛对着观众的时候,让观众立即能体味到盲人的不易,有泪珠挂腮的痛。然后是眉毛,嘴唇,腮帮,都在透露一个盲人复杂的内心。而这一切,都是瞬间的,细微的,稍纵即逝的,心灵深处的变化尽显。张国强的这点捕捉能力,让我想到了著名作家张炜为戴小栋诗集《冷香》序中的几句话:“每一句好诗都是使用了成吨的文学矿藏冶炼出来的精华,是人类不可言喻的声音和记忆。是收在个人口袋里的闪电,是压抑在胸廓里的滔天大浪,是连死亡都不能止息的歌哭。”
我特别喜欢张炜说的“收在个人口袋里的闪电”这句话。看《推拿》时,不时就从脑海里冒出来。闪电收在口袋里是不可能的,张炜指的是诗意的捕捉,是让不可能成可能,让瞬间凝固。看似不起眼的瞬间,被忽略的熟悉地带,却掩藏着真正的诗。张国强是在用肢体写诗,以挑战自己的状态。
不能小瞧细部,正是因为细部,因为涓滴,才有了宏阔,才有了汪洋。细部打磨最难。张国强专门到盲校体验生活,把体验到的东西储存在脑海里,内化为自己的本能,而不是花架子,这样演,就出味儿了。达到这样的境界,没有他法,就是投入,身体、心灵的彻底融入。比如两个盲人表达爱情的场面,张国强跟刘威葳对戏,每一次拥抱,都不重样,看着单调,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不单调,不庸俗,不像流行电视剧的那种疯狂的表达,那种无节制,那种不分场合,那种不遮拦,其实很丑。张国强演出了盲人心灵的干净,真正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与盲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品质相会、相知、相恋。这种干净,无自卑而有自尊,不自弃而有自强。这种干净抵达神性,“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
好多明星,在成名后,很在意自己的身价,要演就演一号角色,非一号,免谈。但张国强不是。他不吃老本,要弄新的。《推拿》是个群戏。“不是男一号,那我也演。接拍康导的戏,我不在意出演男几号,更在意重新站在康导镜头前的感觉。”张国强说。他说的康导,是康洪雷。演戏就是找感觉,演戏不是找派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的态度。“我现在要从零开始,我刚上小学,要开始全新的课程。”从零开始,当小学生。这样的人才有出息,才不油滑,才能把“闪电”收在自己口袋里,才能在限制中得到大自由,大自在。
■观星背景
张国强:
1969年9月30日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个梨园世家,曾外祖父是评剧倪派小生创始人倪俊声,父亲张海峰是京剧演员,母亲倪静环也是评剧名角,这样的家庭背景,给了张国强与生俱来的好嗓子和表演天赋。《士兵突击》中的七连长高城让他成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