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着是美丽的”

(2013-05-01 09:38:43)
标签:

终年

读者群

丰赡

理由

程乃珊

文化

分类: 观星

“工作着是美丽的”

  ——悼程乃珊

    逄春阶

 

    劳动节下,我悼念作家程乃珊,一个勤奋的文学劳动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迷恋小说,当代小说家,那都是我心中的明星。上海的,我喜欢王安忆、程乃珊、王小鹰和李晓。程乃珊的《蓝屋》《穷街》《女儿经》等小说我都读过,后来在《文汇月刊》上读她的散文随笔。看了一篇,又一篇,惊叹于她的出手之快,文笔之细腻。

    晚年的程乃珊,有滋有味地写着老上海的故事。她有着固定的读者群。我非常赞同作家王小鹰对程乃珊的评价:程乃珊写老上海的精致优雅是有其思考的,其中蕴含着一种节制、教养,并不是意在刻画繁华奢侈,而是在寻找一种消逝的精神气质。

   《解放日报》副刊编辑徐芳回忆,去年末向程乃珊提议开设一个专栏,讲讲上海的吃食、风情、生活细节,她一口答应,“第一篇文章刊发后,后三篇是在年关时她一气发来的。我担心她的体力,要她量力而行,她说:状态很好,不觉得累。为了证明这话不虚,还说,‘你听我的声音!’”专栏名称“什锦糖”也是程乃珊亲自拟定的。当时程乃珊已经罹患血液疾病。而同时,程乃珊还在《上海文学》上开设着另一个专栏,临去世前,她还写了三篇稿子,其中一篇只能作为遗作发表了。

    我深知写专栏的痛苦,到点交稿子,编辑如催债一般,很不爽快。知名作家,多不爱开设专栏,不愿意受约束,可是程乃珊例外,身染重疴,还有心思构思文章,非常不容易。我也开着个人专栏,当我有了头疼脑热的时候,总想拖着,偷个懒。但是程乃珊没有,她答应的就写出来。徐芳说:“乃珊在我心目中是个可亲的大姐,她写文章速度快、质量高,答应的专栏,补充稿件的节奏很紧凑。”一个编辑,碰上这样的好作者,真是幸运。

    我崇敬的好多作家,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少产了,而到了耳顺之年,产量更是稀有。除了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之外,除了才情之外,我想,可能是写累了,退一步,写又怎么样,再写,也得不着诺贝尔文学奖了。算了吧,不写了。有吃的,有喝的,也有几部代表作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旦有了这样的活思想,就松懈了,然后就迟钝了,就向自己投降了。

    但我敬重那些埋头笔耕的人。他们像农夫,只要田野里的禾苗需要除草,他们就义无反顾地扛起锄头;只要场院里还摊晒着谷子或小麦,看到乌云,他们就会跑过去抢收。他们看紧了自己的土地,看紧了自己的庄稼,他们没有任何犹豫,没有任何条件。

    那一刻,他们忘记了疲累,就是劳作,劳作没有理由,劳作本身就是理由。程乃珊就是这样一个劳作者。欧阳修有诗句曰:“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我想,如程乃珊者,大概是达到这个境界了。惜乎天不假年,无法完成以母亲为原型的长篇小说。遗愿未了,令人生锥心之痛。

    女作家陈学昭有一部很有名的长篇小说叫《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寓意丰赡,我拿它来赞美程乃珊。

    “工作着是美丽的。”我也拿这句话赞美所有劳动者,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

 

    ■观星背景:

    程乃珊:1946年生于上海,两岁时随全家移居香港,8年后又举家回到上海。1979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上海探戈》、《海上萨克斯风》、《上海Lady》等。 2013422,在上海华山医院病逝,终年67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