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位“真”人走了

(2009-08-04 09:18:18)
标签:

文化老人

娱乐

分类: 观星

              两位“真”人走了
                          ——怀念闫怀礼和林斤澜

 
                                       □ 逄春阶

 

    扮演沙僧的闫怀礼先生4月12日去世了。6年前夏天在北京,我曾采访过他,那是一个雨夜。

    那天是央视的“艺术人生”搞的《西游记》剧组20年重聚首特别节目,扮演唐僧的徐少华先生把我领进演播厅,我准备插空采访六小龄童、马德华等演员,节目结束时已经很晚。我很着急,不知能不能采访到,我知道名气大的演员往往脾气也大。最后徐少华说约到了闫怀礼、左大玢(《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扮演者)等。那天雨很大,我们在一个酒吧谈到深夜11点。闫老师没有一点架子,他喝了酒,我们一老一少,都有点醉意。他那天很高兴。他是搭乘演员许晴的车走的。

    闫老师留着光头,瘦高个,我给他打伞,得翘脚,干脆他给我打。在酒吧,我看着他不像沙僧那么魁梧,倒觉得他很单薄,说话慢条斯理,他说自己一上场就干挑担子的活儿,而担子完全是真的,很沉,不是一个道具摆设。台词也很少,他这个沙僧从来不给师傅唐僧惹麻烦。他说自己从沙僧身上体味到了什么叫勤恳。

    1982年版《西游记》拍了好几年,闫怀礼就那么挑担挑了好几年,来来回回的,而每次挑都是一丝不苟。他当时还透露自己在《西游记》中扮演了牛魔王、西海龙王、御马监监丞、太上老君等角色,他扳着指头数了七八个,我记得他说,我其实很幸运,如果不演沙僧,谁能知道我,能演沙僧的人全国有的是。演了,就演了,没什么了不起。演之前和之后,我还是我。我不是沙僧,我必须从角色里走出来,回到尘世。忘得越干净,活得越轻松。原话我不记得了,以上是我记得的大概。

    闫怀礼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清醒,很本色,不争,不抢。就像一个年长的邻居,很适合谈谈家长里短。他的原则是,给角色,适合,就演;不适合,就不演,很痛快。他后来还在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角色,但大都没有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谈到这些,他说一个角色的火,得靠机缘,不那么简单。谈到娱乐圈里的一些怪现象,闫怀礼只听,笑笑,不评价。问急了,他就用手撸自己的光头。

    由闫怀礼,我想到了林斤澜。林斤澜先生4月11日下午去世。林先生被文学界誉为短篇小说的“圣手”,他的《矮凳桥风情》、《小说说小》,我读过多遍,冷隽、奇诡的风格总让人回味。他的小说,干净,不拖泥带水。林先生一直低调,给人感觉,他总是走在文学的边缘,不到热闹地方去,没见他出席什么作品讨论会,没见他发表什么惊人之语,顾问队伍里难觅他的名字,更不自封大师,他就老老实实写自己的小说,像一个老农,经营着自己的一个菜畦,心无旁骛。据说林斤澜先生喜欢饮酒,他家中摆放着一整架子的酒瓶,常常与朋友开怀畅饮。很多人和他喝酒交往,但始终不知道他的酒量。我遗憾的,就是没能够结识先生,不管是白酒,还是啤酒,如果能跟他喝一杯该多好。

    如今,两位“ 真”人走了。林先生是肺功能衰竭,享年86岁;闫先生是肺部感染,享年73岁。虽然都过古稀之年,我依然为他们惋惜。二位老人如两棵历尽沧桑的老树,幸运的是,我曾经站在树阴下纳过凉,歇过脚,我该记住。

    大众日报老报人毕景舒先生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活一辈子,人要活个明白。”林斤澜和闫怀礼就是一辈子活得很明白的人。而在文艺界,活得糊里糊涂的人却大有人在。他俩是我学习的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